【白银区疾控】2025年 9月健康信息提示

来源:白银区人民政府 | 作者:白银区卫健局 | 日期:2025-09-05 16:59 | 阅读:

金风送爽,秋意渐浓,但夏秋之交气温波动较大。白银区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师生、家长及市民注意防范手足口、新冠、基孔肯雅热、乙脑等疾病。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9月正值各大中小学、托幼机构集中开学,新生流入、易感人群聚集,教室、宿舍、食堂等密闭或半密闭场所易造成呼吸道、肠道等多种传染病的交叉传播,出现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风险显著升高。

健康提示

1.疫苗接种:查验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针对有疫苗预防(非免疫规划)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出血热等,建议遵循国家接种程序,自愿、知情、自费接种。2.日常监测: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因病追踪、病愈返校及日常通风消毒制度,密切留意学生及幼儿的健康状况,着重防范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3.健康教育:结合秋季高发疾病特点,面向学生、教职工和家长开展集中宣传,普及手卫生、咳嗽礼仪、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知识。4.食品安全:开学前对食堂、饮水设施进行全覆盖排查,彻底清洁消毒;对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进行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严防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

二、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我新冠病毒感染处于低水平波动期,建议群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健康提示

1.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2.居家勤开窗,多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避免带病上学/上班,视情况及时就医。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高发,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9月托幼机构、小学新生集中,易出现班级或家庭聚集性疫情,家长及托幼机构应重点防范。

健康提示

1.疫苗防护:接种EV71疫苗,有效预防EV71型所致手足口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2.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接触口鼻或疱疹分泌物后、更换尿布后,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3.环境清洁:每日开窗通风2–3次,定期清洗消毒衣物、被褥及儿童玩具、餐具。4.减少聚集: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5.避免接触:不与发热、出疹患儿密切接触。6.及时就医: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症状时,尽早就医并居家隔离至痊愈。

四、蚊媒传染病

虽已入秋,但9月平均气温仍高、雨日不减,蚊媒活跃,加之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游高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乙脑等输入及本地传播风险持续攀升,需重点防范。

健康提示

1.疫苗接种:适龄健康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2.防蚊灭蚊:居家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室内可合理使用电热蚊香液、杀虫气雾剂等;社区、物业集中开展成蚊消杀。3.环境治理:清除家庭及单位内外积水,定期清理“翻盆倒罐”。4.个人防护:避开蚊虫活跃时段与场所,穿长袖衣物,涂驱避剂。5.关注流行区疫情:出行前查询目的地疫情信息,做好驱蚊防蚊准备。6.及时就医:做好健康管理,自蚊媒传染病流行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皮疹、关节疼痛、抽搐、嗜睡等可疑症状,立即就诊,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五、食源性疾病

9月,全国气温虽开始回落,但“秋老虎”与早晚温差大的特点,为细菌繁殖和食物变质创造了条件,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仍较大。

健康提示

1.食材选购:采购新鲜、无腐败变质原料,拒绝“三无”及过期食品。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和植物。2.加工储存: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烧熟煮透,剩菜剩饭及时冷藏,食用前彻底加热。3.个人卫生:加工食品前、饭前便后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安全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饮场所就餐。5.饮用水安全:饮用烧开的自来水或正规品牌的瓶装水,不喝生水,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6.及时就医:出现腹泻、发热、腹痛等症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动态

【白银区疾控】2025年 9月健康信息提示

来源:白银区人民政府 | 作者:白银区卫健局 | 日期:2025-09-05 16:59 | 阅读:

金风送爽,秋意渐浓,但夏秋之交气温波动较大。白银区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师生、家长及市民注意防范手足口、新冠、基孔肯雅热、乙脑等疾病。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9月正值各大中小学、托幼机构集中开学,新生流入、易感人群聚集,教室、宿舍、食堂等密闭或半密闭场所易造成呼吸道、肠道等多种传染病的交叉传播,出现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风险显著升高。

健康提示

1.疫苗接种:查验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针对有疫苗预防(非免疫规划)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出血热等,建议遵循国家接种程序,自愿、知情、自费接种。2.日常监测: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因病追踪、病愈返校及日常通风消毒制度,密切留意学生及幼儿的健康状况,着重防范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3.健康教育:结合秋季高发疾病特点,面向学生、教职工和家长开展集中宣传,普及手卫生、咳嗽礼仪、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知识。4.食品安全:开学前对食堂、饮水设施进行全覆盖排查,彻底清洁消毒;对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进行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严防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

二、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我新冠病毒感染处于低水平波动期,建议群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健康提示

1.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2.居家勤开窗,多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避免带病上学/上班,视情况及时就医。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高发,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9月托幼机构、小学新生集中,易出现班级或家庭聚集性疫情,家长及托幼机构应重点防范。

健康提示

1.疫苗防护:接种EV71疫苗,有效预防EV71型所致手足口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2.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接触口鼻或疱疹分泌物后、更换尿布后,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3.环境清洁:每日开窗通风2–3次,定期清洗消毒衣物、被褥及儿童玩具、餐具。4.减少聚集: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5.避免接触:不与发热、出疹患儿密切接触。6.及时就医: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症状时,尽早就医并居家隔离至痊愈。

四、蚊媒传染病

虽已入秋,但9月平均气温仍高、雨日不减,蚊媒活跃,加之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游高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乙脑等输入及本地传播风险持续攀升,需重点防范。

健康提示

1.疫苗接种:适龄健康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2.防蚊灭蚊:居家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室内可合理使用电热蚊香液、杀虫气雾剂等;社区、物业集中开展成蚊消杀。3.环境治理:清除家庭及单位内外积水,定期清理“翻盆倒罐”。4.个人防护:避开蚊虫活跃时段与场所,穿长袖衣物,涂驱避剂。5.关注流行区疫情:出行前查询目的地疫情信息,做好驱蚊防蚊准备。6.及时就医:做好健康管理,自蚊媒传染病流行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皮疹、关节疼痛、抽搐、嗜睡等可疑症状,立即就诊,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五、食源性疾病

9月,全国气温虽开始回落,但“秋老虎”与早晚温差大的特点,为细菌繁殖和食物变质创造了条件,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仍较大。

健康提示

1.食材选购:采购新鲜、无腐败变质原料,拒绝“三无”及过期食品。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和植物。2.加工储存: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烧熟煮透,剩菜剩饭及时冷藏,食用前彻底加热。3.个人卫生:加工食品前、饭前便后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安全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饮场所就餐。5.饮用水安全:饮用烧开的自来水或正规品牌的瓶装水,不喝生水,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6.及时就医:出现腹泻、发热、腹痛等症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