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路街道兰包路社区:厚植民生暖民心 凝心聚力促发展

来源:公园路街道 | 作者:兰包路社区 | 日期:2024-12-04 17:24 | 阅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来,公园路街道兰包路社区民生工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忧民之所忧,解民之所急,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开展

(一)低保、特困救助工作进一步落实。社区坚持动态管理,全力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工作,对困难群众实施分类救助。为确保低保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运行,我社区着重在严格审批、分类施保、公示公布、规范档案、动态管理上下功夫;本年度我社区共纳入低保新户1户3人,特困供养2户2人;退保11户27人,续保户33户73人,其中全额保障对象5户6人;建立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民情档案,优化临时救助服务;为辖区大病困难边缘户1户困难群众办理临时救助申请,并将救助人员信息及时录入社会救助系统,同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扶残助残工作进一步深入。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生活保障,确保残疾人基本生活的无忧,残疾人工作在政策制定、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完善等方面不仅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了的家庭负担,社区结合残联部门为2户残疾人送去辅助器具。3人上报阳光家园上门服务项目。社区现有登记在册残疾人46人,纳入低保8人,截至目前共审批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 21人次,其中单独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8 人,2024年为1户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并为4人更换第二代残疾证;10月初经过入户走访顺利完成42户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为下一年残疾人工作打好基础。

(三)双拥优抚工作进一步巩固。社区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双拥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双拥工作稳步前行,优化服务保障,提升拥军优属水平。社区现有退役军人105人,优抚对象9人,为更好的服务于退役军人,切实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完善拥军优属政策体系,提高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服务保障水平,社区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各项优抚政策落实到位。同时,注重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问题,切实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提升拥军优属水平,开展春节期间慰问困难退役军人5人;5月份为重病退役军人申请甘肃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八一期间慰问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5人,密切加深军民关系。2024年优抚对象9人完成认证工作,确保优抚金按时发放。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一)高龄补贴持续开展。认真做好老龄工作,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活动2次;逐步建立健全老龄工作的档案,做到老龄工作有据可查;充分利用各类活动,着重围绕老年人普遍关心的社会保险及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大力开展以“服务和改善老年人的民生”为内容的宣传活动8次。本年度为辖区58位老人办理80岁以上高龄补贴。

(二)适老化改造项目积极推广。社区聚焦改善提升老年人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积极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民生工程项目,协助辖区21户老年人家庭进行了改造,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的居家养老环境。下一步,社区将持续开展爱老、敬老、助老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安稳、幸福、和谐的晚年生活。

三、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兰包路社区今年共排摸流动儿童11人,并录入全国福利信息儿童系统;困境儿童2名,为其建档立卡并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了解儿童生活、学习情况;社区现有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月为其发放生活补贴。此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辖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健全完善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机制,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实施关爱保护服务、加强资源整合提供了依据。

四、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逐步加强

(一)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按照“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议事原则,充分发挥党建联席会议作用,搭建起辖区共治共建单位与社区之间顺畅沟通的桥梁,更新双向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按照“资源互补、综合平衡、讲求实效”的原则,紧扣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整治”“化解矛盾纠纷”,“污水管堵塞”“墙皮脱落、墙体裂缝”5个议题开展了民主协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着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让居民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凝聚志愿力量服务基层治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辖区单位的资源优势,坚持工作一起抓、活动一起搞。依托兰包路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6次。以党建为引领、民生服务为支点,集合社会服务力量,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有机结合,让多方志愿力量延伸到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公园路街道

公园路街道兰包路社区:厚植民生暖民心 凝心聚力促发展

来源:公园路街道 | 作者:兰包路社区 | 日期:2024-12-04 17:24 | 阅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来,公园路街道兰包路社区民生工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忧民之所忧,解民之所急,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开展

(一)低保、特困救助工作进一步落实。社区坚持动态管理,全力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工作,对困难群众实施分类救助。为确保低保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运行,我社区着重在严格审批、分类施保、公示公布、规范档案、动态管理上下功夫;本年度我社区共纳入低保新户1户3人,特困供养2户2人;退保11户27人,续保户33户73人,其中全额保障对象5户6人;建立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民情档案,优化临时救助服务;为辖区大病困难边缘户1户困难群众办理临时救助申请,并将救助人员信息及时录入社会救助系统,同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扶残助残工作进一步深入。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生活保障,确保残疾人基本生活的无忧,残疾人工作在政策制定、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完善等方面不仅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了的家庭负担,社区结合残联部门为2户残疾人送去辅助器具。3人上报阳光家园上门服务项目。社区现有登记在册残疾人46人,纳入低保8人,截至目前共审批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 21人次,其中单独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8 人,2024年为1户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并为4人更换第二代残疾证;10月初经过入户走访顺利完成42户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为下一年残疾人工作打好基础。

(三)双拥优抚工作进一步巩固。社区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双拥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双拥工作稳步前行,优化服务保障,提升拥军优属水平。社区现有退役军人105人,优抚对象9人,为更好的服务于退役军人,切实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完善拥军优属政策体系,提高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服务保障水平,社区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各项优抚政策落实到位。同时,注重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问题,切实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提升拥军优属水平,开展春节期间慰问困难退役军人5人;5月份为重病退役军人申请甘肃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八一期间慰问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5人,密切加深军民关系。2024年优抚对象9人完成认证工作,确保优抚金按时发放。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一)高龄补贴持续开展。认真做好老龄工作,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活动2次;逐步建立健全老龄工作的档案,做到老龄工作有据可查;充分利用各类活动,着重围绕老年人普遍关心的社会保险及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大力开展以“服务和改善老年人的民生”为内容的宣传活动8次。本年度为辖区58位老人办理80岁以上高龄补贴。

(二)适老化改造项目积极推广。社区聚焦改善提升老年人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积极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民生工程项目,协助辖区21户老年人家庭进行了改造,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的居家养老环境。下一步,社区将持续开展爱老、敬老、助老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安稳、幸福、和谐的晚年生活。

三、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兰包路社区今年共排摸流动儿童11人,并录入全国福利信息儿童系统;困境儿童2名,为其建档立卡并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了解儿童生活、学习情况;社区现有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月为其发放生活补贴。此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辖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健全完善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机制,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实施关爱保护服务、加强资源整合提供了依据。

四、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逐步加强

(一)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按照“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议事原则,充分发挥党建联席会议作用,搭建起辖区共治共建单位与社区之间顺畅沟通的桥梁,更新双向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按照“资源互补、综合平衡、讲求实效”的原则,紧扣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整治”“化解矛盾纠纷”,“污水管堵塞”“墙皮脱落、墙体裂缝”5个议题开展了民主协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着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让居民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凝聚志愿力量服务基层治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辖区单位的资源优势,坚持工作一起抓、活动一起搞。依托兰包路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6次。以党建为引领、民生服务为支点,集合社会服务力量,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有机结合,让多方志愿力量延伸到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