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234234234444444444/2023-00003 | 生成日期: | 2023-04-03 |
文 号: | 关键字: | 法治,服务,工作,建设,法律 | |
所属机构: | 白银区 | 发布机构: |
中共白银市白银区委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 关于《白银区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的报告 | |
信息来源:白银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4-03 16:01
浏览次数:
|
|
|
|
区委发〔2023〕33号 签发人:马世斌 张 莉
中共白银市白银区委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 关于《白银区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的报告
市委: 现将《白银区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随文上报,请审阅。
中共白银市白银区委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8日
白银区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白银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2022年白银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2022年白银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的重点任务强力推进,为“五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一、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予以推进。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深刻领会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出台《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区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二是成体系多维度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坚持“会前必学”学习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共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152场次,开展宣传活动452场次,悬挂横幅663余条,专题会议学习263次。三是强化“关键少数”带头示范。以述法促履职,实现区直单位、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2022年度述法全覆盖。全区971名国家工作人员全部通过网上学法考试。 (二)加强统筹谋划,着力完善法治政府程序化和规范化。一是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扎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主体职责,按规定将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检查、同考核。二是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出台《法治白银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白银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白银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三是严格规范性文件建立制定和备案审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白银区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实施方案》。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抓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起草、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审核备案等各项工作,确保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适当,确保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贯彻执行。2022年,共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2件。 (三)优化行政决策,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一是严格执行行政决策机制。健全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充分发挥法律风险评估和专业力量的作用,并在重大执法决定实施之前进行法制审核,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全面加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按照工作要求,从制定依据和合法性、适当性等方面对涉法事务进行审查。2022年,共对111件涉法事务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书。二是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对涉及营商环境的涉法事务实行快审办理,包括乡村发展、审批服务、项目合同、信息公开等。对关系企业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在组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的基础上,通过公示栏、政府门户网站、部门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公开征求和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论证。 (四)善用法治方式,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在基层治理中的支撑作用。印发《白银区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2022年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关于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通知》《关于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强化执法人员政治素质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法治素养建设。二是着力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印发《白银区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办法》《白银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白银区行政执法音像记录管理办法》和《白银区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办法》,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同时,为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向40多家部门单位发送工作提醒函。三是优化基层治理机制。建成了以综治中心为核心、以基层成员单位为支撑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工作平台。2022年三级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56358件,办结55381件,办结率98.27%。推广应用“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构建上下联动的六级责任体系、即时反馈的六级督办体系和左右联通的信息处理体系。建立“码上反映·马上办理”工作账号442个。截至目前全区已通过平台受理群众反映事项10400余件,办结9098件,办理中680件,无效信息714件;回访7947件,满意率80%。优化网格化管理平台。目前确定全区为总网格,一级网格10个,二级网格89个,三级网格745个,四级网格3936个,一二三级网格长及网格员1031个。四是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今年以来,全区139个人民调解组织共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416件,其中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期间的卡口劝返调解、配合村居社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调解837件。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0件(受理19件,不予受理1件);受理案件审结19件,其中,以复议调解方式结案5件。 (五)围绕“产业+服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白银区政务大厅进驻部门单位20家,进驻事项320项,实现部门和事项应进尽进,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推出电话预约、免费邮寄等服务,引导企业和群众“网上办”“指尖办”和“邮寄办”,提供“不见面审批”“非接触式”线上政务服务。探索完成“一件事一次办”,目前,已有51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陆续投入使用。 新增设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服务专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窗口职能,为我区企业开办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二是释放政策红利推动要素聚集。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化“政企银”合作,增强“店小二”意识,当好“企业娘家人”,用足用活政策,着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强化企业帮扶和服务,积极与银行对接,推进“小微快贷”“五小产业贷”等资金落地,帮助企业稳生产、稳运转、焕发新活力。三是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法治保障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通知》,推动落实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制度,推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推动柔性执法贯穿于执法活动全过程和行政管理各方面,使柔性执法成为改进执法工作、提升执法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2022年,重点执法部门或执法任务集中部门办理柔性执法案件834件,“两轻一免”案件379件。 (六)坚持人民至上,让人民与法治“零距离”。 一是认真组织“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制定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22年白银区法治为民办实事(区级)项目的通知》。持续推进“一难两乱”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全区物业小区新改扩建、重新施划停车泊位3.3万个,增加泊位3548个;新增施划公共停车泊位5718个;建设临时、地下停车场,增加泊位775个,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对停车位的需求,切实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便利,营造出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启动公共法律服务“三台融合”三期项目,截止2022年底完成15个村、5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触摸一体机的配备工作。打好税收助企纾困“组合拳”,让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和创新服务举措及时惠及企业。开展了“百名税官进企业”“一把手走流程”“陇税雷锋,全员帮办”等特色活动,聚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优化办税缴费流程,延长税务大厅营业时间,着力打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用税费红利带来的‘真金白银’助企纾困,轻装前行。二是织严织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三网融合”建设项目。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智能终端配备率达到95%以上;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一网通”,构成“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依托白银区政务服务网开通13项公共法律服务查询业务。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功能融入“法治同城”微信公众号,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共受理案件725件,提供法律咨询1500余人次,结案491件,发放补贴67.6万元。三是让法治在白银区蔚然成风。出台白银区“八五”普法规划,重点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打造“模拟法庭”。以现行宪法实施四十周年为契机,在(村)社区开展宪法专题普法活动。培育一支由(村)社区“两委”干部、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等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目前全区共有法律明白人484名。推动工农路街道永丰街社区、水川镇五柳村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二、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力度有待加强。个别部门和干部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政治站位不够高,工作开展中,存在“上热下冷”现象,突出反映在基层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积极性不够高,个别部门认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是本单位某一个内设机构的工作,主动参与、协同配合、整体推进力度方面还需加强。 二是组织保障不够有力。机构改革后,部分执法单位仍然没有设立专职内设法制机构,执法人员力量不足、工作衔接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执法不规范、不严谨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工作人员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治观念、法律思维还有待加强;一线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和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执法程序意识不强,自我要求不严等等。 四是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不到位,对重大决策事项界定不明晰,部门的合法性审查专业性不够。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不够,支持企业发展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抓好落实,在形成支持合力上需进一步加强。 六是普法宣传形式略显单调,缺乏有效的宣传方式以提升普法工作的吸引力和时效性。普法宣传过程中过分注重了法律条文的解读和经办程序的规范,没有进一步深挖条文背后的理念、逻辑和意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深化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扎实开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及部门领导班子集体学法,丰富学法内容,提高学法效果。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制度,促进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成效。着眼于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审批服务再提升;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机制,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制度,细化决策程序,提升决策水平;继续抓好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巩固和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三)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分析改革中存在的执法人员力量薄弱、机制衔接不畅等问题,通过优化机构人员配备、建立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强化队伍培训等方式着力提升综合执法改革实效。持续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两平台的应用,强化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有效提升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能力和水平。 (四)围绕重点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紧扣全区重点工作,重点抓好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任务,助推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强化司法大数据分析应用,总结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和规律性问题,通过司法建议等载体,为政府、企业等主体提供法律指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