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234234234444444444/2024-00004 | 生成日期: | 2024-03-12 |
文 号: | 关键字: | 审计,数据,数字,业务,应用 | |
所属机构: | 白银区 | 发布机构: |
中共白银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白银市审计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数字审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 |
信息来源:白银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4-03-12 17:15
浏览次数:
|
|
|
|
关于加强数字审计工作的意见
为切实提升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强化数据思维,创新技术方法,加快构建数字审计新模式,推进科技强审建设和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结合我市审计工作实际,现就加强数字审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依托金审三期平台,推进数字审计建设战略规划和全面实施,打造“智慧审计”平台,推动审计系统核心业务和任务流程再造,逐步实现审计数据资源集中化、业务数字化、方式智能化和决策科学化,为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有序推进。坚持整体谋划,健全完善数字审计建设规划和工作体系,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系统推进,全面提升数字审计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智慧管理。加强“智慧审计”平台建设,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重塑审计工作机制、组织方式、业务流程等,推动审计管理、审计整改、审计综合作业智慧化管理。 (三)坚持科技强审,提高工作质效。坚持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不断夯实大数据审计基础,深化大数据审计应用,有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四)坚持安全第一,强化网络管控。兼顾发展和安全,遵守审计保密规定,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监管,确保“智慧审计”平台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技术基础,推进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 1.加强审计业务与金审三期平台的深度融合。按照“以用促建、共建共享”的原则,完善金审三期平台,梳理核心业务,加强需求调研,不断优化和丰富应用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建模、推送展现能力,着力建成集约共享、高效协同的全市审计机关一体化、数字化平台,形成“平台+数据+应用服务”的技术体系,有效支撑审计数字化、智能化应用。 2.加强审计业务与数字管控的深度融合。一是强化文书管理。对审计业务文书、行政公文等通过网络进行审批、流转、签发,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强化数字管理。加强数字审计项目库、审计对象库、政策法规库、数据分析疑点库、问题案例库、问题整改库等建设,促进审计业务与信息化技术融合。三是强化预警防范。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研究分析,针对普遍性、典型性问题,探索建立审计预警机制,提醒被审计单位提前预防、及早规范,发挥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的监督服务作用。四是强化档案管理。依托信息技术,推进审计项目档案管理电子化,提升审计档案收集、归档、保管、统计和利用等方面效率。 3.加强审计业务与数据安全的深度融合。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加强全市审计专网、数据分析网运行维护,压紧压实网络安全责任,保障应用系统安全、高效、可靠运行。健全完善全市审计机关一体化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切实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强化移动电脑、arcgis软件、无人机、户外手持GPS定位仪、工程探测仪等专业应用软硬件设备配置,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4.加强审计业务与人才队伍发展的深度融合。一是开展业务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数字审计知识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建设一支既懂审计业务又懂数字审计的复合型、高水平数字审计人才队伍。二是注重人才引进。采取招录、聘用等方式,引进数字审计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审计能手,提升审计队伍数字素养,强化数字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三是加强技术合作。制定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数字审计的准入门槛、操作流程、执行标准、合作方式,在确保审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人力资源和运维服务队伍。 (二)深化技术应用,推进智慧审计平台建设 5.重塑审计工作流程。围绕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质量管控、审计整改落实、审计成果运用、审计方法创新和深入推进大数据审计等方面,细化审计业务执行的关键流程,从效率、风险、成本等维度,严格按照审计业务活动规范和内在要求顺序,重塑优化审计工作流程。 6.建立内部管理系统。围绕审计现场作业,推进项目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整改、审计归档全链条数字化,建设高效集成的审计内部协同管理系统,着力推动审计管理和审计综合作业的数字化应用。积极推进项目管理系统与现场审计系统交互应用,加强审计机关对审计现场的动态监督,促进审计质量和风险控制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控转变。 7.建立审计指挥系统。依托数字化审计管理平台建立审计指挥中心,汇聚全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信息、审计业务管理相关信息,实现全市审计资源、审计项目、审计整改、审计成果总体情况“一屏展示、一网统管”,建立统一指挥、协调联动、规范高效的审计指挥管理体系。基于审计专网搭建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审计业务会商,及时共享数据资源、审计疑点和审计成果,提升审计指挥精准化、信息化水平。 8.建立审计整改系统。以加强审计整改全过程跟踪、全内容覆盖、全流程管控为目标,实时汇总分析项目信息、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整改措施、整改成效,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审计整改跟踪督导,实现审计问题“整改一个、核实一个、销号一个”的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全市审计机关整改数据贯通集成,建立全面覆盖、全程监管、高效便捷、协同推进的全市一体化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提升审计整改一体化、智能化水平。 (三)坚持科技强审,推进大数据审计运用 9.构建数据分析平台。根据“审什么”“需要什么数据”“数据怎么来”“数据怎么用”“谁来用”的大数据审计整体思路,搭建以审计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应用为重点的审计数据分析平台,不断丰富完善审计思路、分析模型和软件,构建全市通用、开源共享的大数据审计应用体系。 10.加强数据采集分析。坚持数据先行,紧贴审计业务需求,拓宽数据采集渠道,全面规范采集数据。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进与数字政府数据资源库共享对接,进一步健全数据采集共享长效机制。强化数据归集管理,积极拓展行业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努力形成满足多行业、多类型、多层级分析应用的数据资源目录。利用数据分析平台依次全面解析全市各行业信息系统业务数据,拓展和丰富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审计模型与审计案例,在全市范围内共享共用。 11.深化数据审计运用。坚持统筹谋划,将审计项目与数据分析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点部门、重要资金审计中,大力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实现从现场审计为主向数据分析与现场审计并重转变。集中开展大数据分析攻关,组建数据分析团队,推广大数据审计模式,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挖掘疑点,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审计业务与数据分析双主审机制,强化审计业务与数据分析融合应用。 12.创新数据审计技术。将大数据作为提升审计效能的重要抓手,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紧贴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制定数据分析方案,运用大数据技术方法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平面扫描、立体透视和精准画像,筛选、建立疑点问题线索清单,为现场审计导航。将前沿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在审计实践中,积极探索使用BIM、GIS、地理信息、工程探测、无人机、航测等新技术、新方法,用以辅助工程投资、自然资源、财税等行业审计,提高审计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数字审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数字化建设和应用的统一领导,强化人员配备,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统筹谋划审计机关数字化工作,扎实推进数字化应用。 (二)健全完善制度。结合实际修订完善网络安全、系统应用、数据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制度,优化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措施,保障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有力推进。 (三)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科技强审资金投入力度,将技术培训、软件开发、设备更新、系统运维、网络安全等方面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保障数字审计工作需要。 (四)规范安全运行。健全完善数字审计技术措施保障、规章制度执行、人员安全教育,健全建设综合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信息安全和系统高效可靠运行,创造良好的数字审计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