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34234234444444444/2024-00015 生成日期: 2025-02-19
文       号: 关键字: 审计,企业,经济,制定,包括
所属机构: 白银区 发布机构:
企业审计依据
信息来源:白银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5-02-19 16:13
浏览次数:

企业审计依据,是对企业审计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规定等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审计人员在调查了解被审计企业及其相关情况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下列常用标准作为职业判断的依据。

(一)党章、党内法规和党中央规范性文件

该部分主要包括党章及党内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准则是对全体党员行为作出的基本规定,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条例是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规定,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定、办法、规则、细则是对党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的要求和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

 

(二)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

 

1.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包括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等;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法规,如《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等;国务院组成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地方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和颁布的地方性规章等。

 

2.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和政策,包括党中央在一定历史时期,对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所作出的决议或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年度经济工作任务部署,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分工等。

 

3.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指财政部制定并公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部门规章制度,是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重要审计依据。

 

4.国家和行业的技术经济标准,是指由国家各主管部、委(局)批准发布,适用于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经济标准,也包括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目标责任书等要求,如对被审计领导人员设定的年度或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目标、技术投入比率等指标。

    

(三)其他标准

 

1.预算、计划和合同,包括被审计企业编制的规划、计划和预算,被审计企业与其他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等。

 

2.被审计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绩效目标。被审计企业管理制度,是指被审计企业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地方财经法规并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特点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如重大决策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财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绩效目标主要包括被审计企业制定的内部考核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原材料消耗定额、能源消耗定额等。

 

3.被审计企业的历史数据和历史业绩,包括反映被审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历史数据,与被审计企业同行业中经营性质、规模相近企业的历史数据等。

 

4.公认的业务惯例或者良好实务,是指被审计企业某些经济业务及其管理流程尚未形成规章制度,可参考行业内同类业务公认的通行惯例或实务操作。

 

5.专业机构或者专家的意见,是指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专业机构或者专家对审计涉及的经济运行、经济业务或经济事项的意见和建议。

 

上述依据中,第一项和第二项侧重于以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为审计目标的审计事项;其他侧重于判断和评价被审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益性。审计人员可以运用职业判断,采用适用的审计依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