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34234234444444444/2024-00006 生成日期: 2024-06-24
文       号: 关键字: 黄河,条例,保护,生态,发展
所属机构: 白银区 发布机构:
区水务局局长李存才解读《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
信息来源:白银区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4-06-24 15:58
浏览次数:

《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我省首部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基础性、综合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规,下面就《条例》的制定背景、起草过程、主要特点和《条例》内容作以简要解读。

一、《条例》的制定背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并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202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态修复、经济转型、文化传承三大任务,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有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我省落地见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该《条例》十分必要,并对建设山清水秀的现代甘肃具有重要意义。

二、《条例》的起草过程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法高度重视,《条例》被省委确定为重大立法项目。《条例》草案起草过程中,建立了由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成立了专班负责《条例》的起草工作。2022年11月,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初审后,省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条例》的修改完善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主任会、专题会,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建议,集思广益讨论、反复研究推敲。2023年6月下旬,专程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就《条例》草案所涉及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汇报沟通,得到充分肯定。之后,又对有关部门、基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立法联系点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提出的500多条意见建议,逐条进行了研究,能采纳的尽量采纳。《条例》草案修改完善后,提交省委常委会进行了讨论研究。《条例》草案修改体量之大、论证频次之多、征求意见范围之广,在我省人大立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7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条例》草案二审稿进行了二次审议,7月27日表决通过。

三、《条例》的主要特点

一是注重从政治上对标,深入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条例》的制定,从坚持“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旨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以地方法规形式转化为国家意志和社会行为准则。二是注重从法治上着力,深入实施黄河保护法。制定实施黄河保护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对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条例》制定过程中,紧密结合甘肃实际,着眼立保护黄河的良法、促进发展的善法、造福人民的好法,立足黄河流域系统性、整体性制度安排,促进黄河保护制度体系更加衔接协调、系统完备,着力推动黄河保护法在我省得到全面贯彻实施。三是注重从实践上考量,着力推动“六个现代甘肃”建设。黄河是陇原儿女的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保护黄河事关甘肃现代化建设全局。《条例》的制定,既注重做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紧扣省委“六个现代甘肃”建设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甘肃特殊区位和功能,重点就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管理、污染防治、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作出制度设计,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四、《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共十章九十七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坚持规划统领,强化管控措施

《条例》规定了省人民政府落实国家相关规划,构建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省级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黄河流域规划体系。同时对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用途管制、岸线管理、水电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禁止性活动作出规定;对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监督体系等进行了细化规定。

(二)坚持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条例》明确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对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或者专项实施方案提出要求。对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涵养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区的治理与修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职责和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作出规定。同时,规定了污染防治的要求和措施。明确加强黄河流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对排污要求、灌区污染防治和油区污染防治等作了规定。

(三)突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管理

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条例》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应当坚持节水优先、统筹兼顾、集约使用、精打细算的原则。同时,对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用水定额管理、总量控制、农业节水、城乡生活节水等作出规定,重申了河道治理、河道采砂管理、防洪和防凌安全、水库库区管理、应急管理和宣传的相关内容。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

《条例》明确规定,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围绕国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突出甘肃高质量发展特色,对城乡融合发展、管控总体要求、美丽乡村建设、产业结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能源利用、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以及绿色消费等作出规定。

(五)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条例》紧扣上位法规定,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对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提出要求,对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培育沿黄文化旅游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作出规定。同时,突出我省特色,对黄河文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予以明确。此外,《条例》还对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

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2023通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