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2021-172732 | 生成日期: | 2021-05-24 |
文 号: | 关键字: | 白银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 |
所属机构: | 发布机构: | 白银区人民政府 |
白银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 |
发布时间:2021-05-24 15:53
浏览次数:
|
|
|
|
各县区卫生健康局,委属各单位,驻银各医院: 现将《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白银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4月8日 (公开属性:依申请公开) 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实施健康白银行动,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党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全面领导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扎实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开展“抓党建促健康·献礼建党百年”活动,全面贯彻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强化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引领作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全面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切实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领导作用。 2.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卫生健康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建成;注重日常监督,用好“四种形态”,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加强行业作风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严格执行医疗卫生行业“九不准”规定,坚定不移将“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落到实处。 二、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3.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一办九组六督”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准确掌握疫情流行形势,做好疫情分析研判,及时提出预警信息,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 4.安全有序推进全人群疫苗接种。做好宣传、动员、组织工作,安全、稳妥、有序、高效推进全市各类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接种率要达到总人口77.6%共135.09万人,今年6月底前、12月底前和2022年以后分别完成常住人口40%(69.63万人)、23.57%(41.03万人)、14.03%(24.44万人)的接种任务。 5.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市、县(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市级建成移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水质理化实验室达到106项检测能力;县区级建成标准化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水质理化实验室达到42项常规检测能力。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传染病重症病区建设,各县区完成定点医疗机构传染病区“三区两通道”改造。强化院内感染控制,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度。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全市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调用机制,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 三、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6.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围绕“做强县区、搞活乡社、做实村组”要求,持续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保障常见病、慢性病得到及时诊治,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加强慢性病人群管理服务,建立集筛查监测、诊断救治、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医防融合管理模式。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定签约数量、巩固签约人群,重点做好慢性病、老年人、残疾人及“三留守”人员健康服务,推动签约服务提质增效。深化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健全基层绩效考核机制,盘活基层闲置设施设备,持续改善医疗设施条件,完善乡村一体化管理,线上培训3650名基层医务人员。 7.深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时限要求推进活动,明确建设任务,加强督促检查,在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给子倾斜支持,在解决人员不足、设备不齐全、基础设施滞后等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白银区本年至少3家、累计至少10家机构达到基本标准,当年至少2家机构达到推荐标准;平川区本年至少2家、累计至少10家机构达到基本标准,当年至少3家机构达到推荐标准;会宁县本年至少8家、累计至少23家机构达到基本标准,当年至少2家、累计至少6家机构达到推荐标准;靖远县本年至少6家、累计至少16家机构达到基本标准,当年至少3家机构达到推荐标准;景泰县本年至少3家、累计至少11家机构达到基本标准,当年至少2家机构达到推荐标准。 四、全方位推进健康白银行动 8.贯彻落实健康白银行动。实施18个“健康白银”专项行动,推进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四大慢病防治工作,加大主动筛查力度,提升基层慢病规范管理能力,积极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进妇幼健康、老年健康、中小学健康、职业健康行动,为全市0-6岁儿童开展生长偏异和发育偏异筛查,实施妇女“两癌”筛查项目,持续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推动国家安宁疗护试点项目和综合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建设,加强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强化县乡基层职业健康监管执法力量配备。做实做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传染病、地方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疾病防治。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建成1个县区固定采血点(献血屋)。 9.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开展健康教育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巡讲活动;发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作用,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办好《健康白银》电视专题栏目,健全完善市级健康教育专家库和资源库,面向社会、家庭和个人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居民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积极组织参与全民健身,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五、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0.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按照“资源整合、协同发展、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明确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医防融合,积极争取医保资金参与,加大资金、人才和信息化保障力度。鼓励开展多学科协作、多院区共管等创新模式,鼓励疾控、健康教育、院前急救等公共卫生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鼓励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通过协议方式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 11.深化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市医疗集团和白银区作为国家试点,要加快工作实践探索、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完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启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绩效考核结果综合运用。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向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要效益。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激励性工资占绩效工资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六、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2.切实加强医疗管理水平。推进各级医疗机构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0项《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和《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鼓励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C)、品管圈(QCC)、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绩效评价、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推动多部门、多学科有效协同,提升医疗管理水平。 13.加快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启动白银市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市传染病医院和市急救中心,推进市中心医院、靖远县人民医院等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编制好全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推进县级医院建设一批省级、市级重点学科,市、县(区)两级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五大救治中心全覆盖,69个乡镇卫生院建成胸痛救治单元,建设15个市级专科(技术)联盟,带动县级医院提供同质化服务,实现“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30种大病80%的患者在县域内诊治的目标。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完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省级区域中医(针灸)医疗中心,景泰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按照“乡检县诊、以县带乡、市域互通”的要求,充分发挥县域医学中心和市级质控中心作用,提升信息化、同质化水平,推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影像、超声结果共享互认,检验、心电、影像中心使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 14.加强医疗行业综合监管。持续推进医疗行业乱象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疗美容、非法采供血、医疗广告虚假宣传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规范诊疗行为,整治过度医疗,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 七、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15.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作用,规范采集信息数据,提高电子病历数据质量,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开展省市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对接,加快市级影像、心电、超声远程诊断中心建设。按照全省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要求,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二级以上医院完成系统对接工作。探索开展第三方运营服务,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互联共享。 16.推进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预约服务率达到80%以上;鼓励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院集成平台建设,推进民营医疗机构、体检机构接入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全市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上线运行核酸检测应急系统。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各县区卫生健康局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迅速组织辖区医院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和测评工作,对网络安全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严肃追责问责。 八、大力支持中医药等健康产业发展 17.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事业。落实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任务,落实中医药产业发展22条扶持政策,召开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组团参展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推进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争取中医中药产业发展基金,推进“院企合作”,延伸拓展文冠果、肉苁蓉产业链,继续推动白银枸杞、甘草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 18.推动医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每个县区至少建1个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实施居家医养结合全覆盖行动,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医养签约合作,加快培养康养服务技能人才,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推进医养小镇、康养社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 九、重视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9.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优势。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名医(专家)”工作室(站)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满足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规范人才引进程序,提升人才引进质量。 20.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落实省、市卫生健康行业骨干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健全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培训制度,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发挥特岗全科医生、农村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作用,吸引人才向基层流动。组织第三批卫生健康领域首席专家开展“下基层、师带徒、学术讲座、结对帮扶”等活动,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十、凝心聚力办好6件健康便民服务 21.切实办好惠民实事。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凝心聚力办好6件健康便民服务。一是慢病门诊服务。全市各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底前全部提供慢病门诊服务,整合便民门诊、全科诊疗、门诊结算等资源,为居民提供慢病诊疗、复诊开药等一站式服务。主要解决群众办理慢特病门诊、“两病(糖尿病、高血压)”门诊、慢性病复诊、开具处方等手续时来回跑、多头跑的问题。二是疫苗接种假日服务。每县区至少设立1个疫苗接种假日门诊,为群众提供双休日疫苗接种服务。同时,优化接种服务流程、提供人性化优质服务,向社会公开服务时间和咨询电话。主要解决群众疫苗接种不方便、扎堆排队时间长、儿童家长时间倒不开等问题。三是健康志愿服务。以“守初心、保健康”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医护行”活动,动员全市各级卫生健康工作者积极参与,立足本职岗位,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健康服务,深入乡镇、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义诊、助残、扶贫、敬老等活动。主要解决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等问题,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四是网上预约挂号服务。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含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下同)6月底前全部提供门诊分时段线上预约服务,居民就医时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网上预约挂号,主要解决群众看病排队、等候时间长等问题,并落实医院常态化防控措施。五是手机诊间支付服务。全市各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6月底前全部提供诊间支付服务,居民就医时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线上支付,主要解决群众在医院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时,无法使用手机进行线上支付的问题。六是检查报告手机查询服务。全市各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底前完成检查检验设备或信息系统与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工作,居民就医时影像、心电、B超等检查检验结果可通过手机实时查询。主要解决群众就医时在医院来回跑、多头跑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