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34234234444444444/2024-00012 生成日期: 2024-07-17
文       号: 关键字: 出生,服务,新生儿,办理,事项
所属机构: 白银区 发布机构:
关于印发《白银区新生儿出生“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白银区卫健局
发布时间:2024-07-17 14:53
浏览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现将《白银区新生儿出生“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白银区新生儿出生“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方案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彰显审批制度改革和数字化改革融合成效的具体体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解决出生“一件事”多环节、多处跑、多次跑等问题,围绕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办理、户口登记、社保卡申领、医保参保一站式办理事项,全面落实“一事联办”,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24〕20号)和《甘肃省新生儿出生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方案》(甘卫法监函〔2024〕183号)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贯彻“放管服”和“一网通办”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聚焦群众关切的高频事项,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方式,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路,从而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实现目标

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加强整体设计,建立协同机制,整合服务资源,加快推动新生儿出生办事方式多元化、流程最优化、材料最简化、成本最小化。2024年底前,实现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首签)、本市户口登记(申报出生登记)1岁以下婚内本市生育、预防接种证、社会保障卡申领、办理居民医保登记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登记等新生儿出生服务“一件事”高效办理,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受理、一次办结。

三、任务分工

全区建立完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个部门牵头、跨部门联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一)优化完善服务事项

1.优化单一服务事项。按照“最优、最简、最小”原则,对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首签)、本市户口登记(申报出生登记)1岁以下婚内本市生育、预防接种证、社会保障卡申领、办理居民医保登记等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办理流程、申报材料等要素进行梳理优化,进一步压减单一服务事项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夯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基础。(责任部门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疾控中心、各乡镇街道;完成时限:2024年7月底前)

2.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库。对尚未纳入国家政务服务事项库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登记,在省、市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确定服务内容、受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责任分工、系统建设、数据共享需求等办理和支撑要素,并按照“四级65同”要求梳理纳入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库,协同做好新生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工作。(责任部门:区卫生健康局;完成时限:2024年8月底前)

(二)强化系统平台支撑

3.推进数据共享。积极落实省级自建的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管理系统与甘肃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实现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理结果“多端获取”。(责任部门:区卫生健康局;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前)

4.统一受理端口。依托甘肃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开发的线上受理审批系统,发布办事指南,开展线上服务,提供菜单式服务,根据申请事项,一次性告知和收集申请材料,并推送至相关业务系统集成办理,实现相关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责任部门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疾控中心、各乡镇街道;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前)

(三)推动落实集成办理

5.整合“一张表格”。强化跨部门政策、业务协同,整合各单一服务事项申请登记表填报要素,制定统一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申请表,满足申请人的个性化需求。(责任部门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疾控中心、各乡镇街道;完成时限:2024年9月底前)

6.归集“一套材料”。按照最简化原则,整合各单一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形成新生儿出生服务“一件事”申请材料清单,实现所需申请材料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提交,相同申请材料仅提供一次,不再重复提交。(责任部门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疾控中心、各乡镇街道;完成时限:2024年9月底前)

7.规范跨部门集成办理流程。受理单一服务事项时,按各单一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办理。同时受理两个以上服务事项时,优化前后置环节,实行集成办理,开展并联审批,线上线下联动,一次提交、多端获取、一次办结;必须按前后置环节办理的,按事项顺序流转审批。(责任部门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疾控中心、各乡镇街道;完成时限:2024年9月底前)

8.制作工作指南。制作新生儿出生服务“一件事”办理工作指南,明确服务事项、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办事流程、职责分工等,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规范高效做好新生儿出生服务“一件事”办理工作。(责任部门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疾控中心、各乡镇街道;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同配合。新生儿出生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由卫健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公安、人社和医保部门配合落实。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协同推进等工作机制,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创新方法举措。

(二)明确监管责任。坚持审管结合,按照事项“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有关部门在做好新生儿出生服务工作基础上,按职责分工落实各环节监管责任,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平台等发布相关信息,宣传解读政策,着力提高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应用水平,积极营造推进新生儿出生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良好氛围。

附件:1.白银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事指南

2.白银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登记表

3.白银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申报材料

4.白银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流程图(面向群众侧)

5.白银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流程图(面向工作人员侧)

附件1

白银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事指南

牵头部门

区卫健部门

联办机构

公安、人社、医保部门

服务对象

自然人

办件类型

承诺件

法定办结时限

71个工作日

承诺办结时限

3个工作日

咨询投诉方式

电话:0943-12345



联办效能

单办件办理时间

71个工作日

一事联办办理时间

3个工作日

单办件跑动次数

8次跑动

一事联办跑动次数

1次跑动

单办件递交材料

10份材料

一事联办递交材料

5份材料

单办件办理环节

7个环节

一事联办办理环节

1个环节

基本信息

事项名称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

事项类型

行政确认、公共服务

服务对象

自然人

办件类型

承诺件

到场次数

1次

必须现场

办理原因

说明

申报出生登记后需在3个工作日内前往落户地派出所提交出生医学证明与户口簿原件并打印新生儿常住人口信息

适用对象

说明

父母一方为白银区户籍,在甘肃省助产机构分娩,同时符合随父、随母落家庭户条件的新生儿

行使层级

省、市、县乡级

事项审查

类型

串并联办理

涉及的

内容

为符合条件的新生儿提供出生医学证明、出生登记、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等“一件事”多证联办

网办深度(等级)

全程网办(Ⅳ级)

自然人

主题分类

出生

中介服务事项名称

受理条件

需先办理出具出生医学证明,才可办理出生登记,然后并行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在办理过程中可享受预防接种、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科学育儿指导等服务。申报该主题需满足下列条件:

一、《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首签),应当符合:

1.在我区助产机构出生的新生儿;

2.符合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申领条件。

二、1岁以下婚内生育新生儿申报出生登记,应当符合:

1.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婴儿的监护人或者户主向婴儿父亲或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申报出生登记;

2.大中专院校的已婚学生夫妻一方户口属学生集体户口,其配偶为家庭户口的,在学校期间所生子女的户口应当在其配偶家庭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申报出生登记;

3.夫妻一方为现役军人、一方为地方居民的,所生子女应当在地方居民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申报出生登记。

三、城乡居民参保登记(新生儿办理医保参保登记业务),应当符合:

1.当年出生的新生儿、监护人应自出生之日起90天(含)内按规定为该新生儿办理当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并缴纳相关费用,参保缴费后,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2.10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新生儿,因户籍等问题当年未能参保缴费,监护人可在新生儿出生之日起90天(含)内为该新生儿办理次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并缴纳相关费用,并自出生之日起至次年12月31日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四、社会保障卡申领应当符合:

新生儿已完成公安部门出生登记后,即可申请社会保障卡申领,新生儿社会保障卡申领审核通过后,可就近前往申请时所选择的银行网点进行现场领取社会保障卡。

申报材料

1.新生儿父母双方身份证正反面照;

2.新生儿父母双方居民户口簿(含户口簿首页);

3.新生儿父母双方结婚证。

法定依据

《出生

医学证明》办理(首签)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发文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实施日期

2016年10月8日

条款内容

第二十三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出具统一制发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

本市户口登记(申报出生登记)1岁以下婚内本市生育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发文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实施日期

1958年1月9日

政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七条: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办理居民医保登记

政策依据

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023版)》的通知(甘医保发〔2023〕68号)

发文机关

甘肃省医疗保障局

实施日期

2023年

政策内容

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条件的个人向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

社会

保障卡

申领

政策依据

《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47号)

发文机关

人社部

实施日期

2011年4月20日

政策内容

第二章:发行管理;第三章:制作管理;第四章:应用管理。

联办事项

事项名称

办件类型

受理部门

审批

结果

类型

审批结果名称

是否支持物流快递

审批

结果

样本

《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首签)

即办件

助产服务机构

证照

《出生医学证明》

样本

本市户口登记(申报出生登记)1岁以下婚内本市生育

即办件

派出所

证照

户口簿

办理居民医保登记

即办件

区医疗保障局

城乡居民

参保登记

社会保障卡申领

即办件

区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局

服务事项

1.预防接种;2.科学育儿指导;3.生育医疗费用报销

常见问题

问:新生儿出生多久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答:按规定,一个月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附件2

白银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登记表

新生儿

父母

基本信息

母亲姓名


年龄


国籍


民族


有效身份证件类别


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户籍地址


手机号码


现住址


父亲姓名


年龄


国籍


民族


有效身份证件类别


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户籍地址


手机号码


现住址


婚姻信息

结婚证编号:

新生儿姓


新生儿名


新生儿性别


出生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出生地点

省  市  县(区) 乡(镇)

医疗机构名称


申报出生登记信息

新生儿籍贯

省   市   县(区)

新生儿籍贯国家


户主姓名


户主身份证号


新生儿与户主关系


落户地派出所


医保参保

新生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年度

不支持的图片格式当年 □次年 □当年加次年

参保地


社保卡

服务银行


证件有效期起止日期


送达方式

出生医学证明: □邮寄  □自行领取(到新生儿出生的助产机构领取)

居民户口簿:在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现场打印并领取

社会保障卡:  □邮寄  □自行领取(到指定办理银行网点领取)

收件人


联系电话


收件地址


承诺签名

本人核对以上填写内容正确无误并承诺以上申报信息及所提交的证明材料均真实有效,若被查证在办理过程中存在隐瞒事实、弄虚作假行为的,本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接受相关部门处理,直至注销以上办理结果。

申请人(新生儿父亲)签名:            联系电话:

(新生儿母亲)签名:            联系电话:

申请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备注


附件3

白银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申报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材料类型

材料形式

纸质材料份数

纸质材料规格

涉及事项

备注

1

新生儿父母双方身份证正反面照

原件

纸质、电子

2

《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首签)、社会保障卡申领


2

新生儿父母双方居民户口簿

原件

纸质、电子

3

本市户口登记(申报出生登记)1岁以下婚内本市生育、社会保障卡申领

含户口簿首页

3

新生儿父母双方结婚证

原件

纸质、电子

1

《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首签)、本市户口登记(申报出生登记)1岁以下婚内本市生育


4

民族成分确认书

(选填)

原件

纸质、电子

1

本市户口登记(申报出生登记)1岁以下婚内本市生育

父母民族相同时不提供,父母民族不同时必须提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