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34234234444444444/2023-00011 生成日期: 2023-02-16
文       号: 关键字: 搬迁,安置,群众,服务,扶持
所属机构: 白银区 发布机构: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主要内容是什么?
信息来源:白银区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3-02-16 17:16
浏览次数:

 答:①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业资源状况、产业发展条件和搬迁户自身发展能力,以县(区)为单位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配套支持政策等。将安置点产业发展纳人本地区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建立到点到户产业扶持发展台账,做到符合条件搬迁群众产业扶持全覆盖。

  ②千方百计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

   各地要突出群众就业扶持,在各级人社部门的牵头部署下,充分利用东西协作、定点帮扶等工作机制,紧盯东部务工需求大省,积极协调对接,通过大型安置区专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等方式,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同时,强化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做优做强“陇原妹”等劳务品牌,逐步提高劳务输转的精细化、专业化、品牌化程度。把以工代赈和搬迁后续扶持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技术门槛低、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建设项目,在改善安置点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就业。

  ③提升安置点基础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一是补齐安置点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统筹整合各类资金重点用于补齐安置点水、电、路、气、网、暖等基础设施,加强各类协调服务,满足搬迁群众生活需求。二是依托安置点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将农村安置点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纳入乡村建设行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三是加快安置点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合理设置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强各类协调服务,全力保障搬迁群众和原居住地群众各项权利。

  ④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服务和融入水平。促进群众社会融入体现后续扶持的归属,各地在工作中,一是健全安置社区组织体系。

   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等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安置社区组织体系。二是提升安置社区治理能力。根据安置点行政区划、治安状况等,科学合理设置警网融合模式的警务室,探索推进新型社区警务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在有条件的安置点组建基层工会组织、搭建志愿者共享互助平台、健全基层妇联组织,做好就业援助、志愿服务、法律维权、矛盾调解等工作。三是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确保搬迁群众享受的迁出地各类补偿、补贴及时按规定兑现。做好搬迁群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及时将不动产权证书颁发给搬迁群众。

  ⑤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方面。一是动态监测和帮扶。由乡村振兴部门对包括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不稳定人口在内的全省返贫风险户进行识别和标注,相关行业部门配合做好监测和帮扶工作。二是风险消除管理。由乡村振兴部门牵头负责,主要看脱贫不稳定风险搬迁户,在风险消除后是否依据相关规定启动退出程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