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34234234444444444/2025-202713 生成日期: 2025-08-20
文       号: 关键字: 病,医疗,费用,治疗,门诊
所属机构: 白银区 发布机构:
白银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摘要--居民医保
信息来源:白银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8-20 15:00
浏览次数:

一、参保缴费

参保范围:未参加职工医保的全体城乡居民。

缴费标准:执行全省统一标准,每年调整。

缴费时间:每年下半年预缴次年费用。在集中缴费期内完成参保缴费的城乡居民,待遇享受期为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补充参保缴费期内完成参保缴费的城乡居民,设置参保后三个月(90日)待遇等待期,待遇等待期结束后可正常享受医保待遇。自2025年度起,对未连续参保的居民,在集中缴费期内缴费,参保后仍需三个月(90日)待遇等待期,每断保1年,待遇等待期延长1个月(30日)。当年退出现役的军人及由部队保障的随军未就业家属、新生儿、符合条件的职工医保转居民医保人员、当年新认定的低收入困难群众(含特困人员、孤儿、城多低保对象、农村返贫致贫人口、防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等不受集中缴费期限制,按规定参保缴费后不设置等待期。

新生儿参保缴费: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90天(含)内按规定办理参保登记并缴费的,从出生之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享受居民医保待遇。10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新生儿,因户籍等问题当年未能参保缴费,可在新生儿出生之日起90天(含)内办理次年居民医保参保登记并缴纳相关费用,自出生之日起至次年12月31日享受居民医保待遇。

二、待遇享受

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参保居民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为二级定点医疗机构按70%比例报销;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80%比例报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按90%比例报销,支付限额为每人每年160 元。

慢性特殊疾病门诊(以下简称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我市将全省统一的63种Ⅰ类和5种Ⅱ类慢性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用纳入了居民医保报销范围,在相应病种年度报销限额内,患者发生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按70%进行报销,10个医疗费用比较高的病种,按80%报销。

68种门诊慢特病病种:Ⅰ类(63种):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糖尿病伴有并发症(2种以内)、糖尿病伴有并发症(3种及以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苯丙酮尿症、克汀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脑血管病后遗症、重症肌无力、阿尔茨海默病、脑瘫、癫痫、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偏执性情感障碍、癫痫性精神病、双向障碍、分裂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儿童孤独症、器质性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耐药性结核病、肺结核、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状态、具有其他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状态、血管支架植入术后状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高危)、克山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脏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股骨骨坏死、大骨节病、氯骨病、布鲁氏菌病、包虫病、疟疾、黑热病、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砷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并发症、血友病、白血病门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恶性肿瘤门诊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

Ⅱ类(5种):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心肌病、女性盆腔炎、银屑病。

门诊慢特病年度报销限额:

白银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待遇支付标准

序号

类别

病种代码

病种名称

城乡居民

支付比例(%

支付限额(元)

1

Ⅰ类

M06900

类风湿性关节炎

70

4000

2

M07200

强直性脊柱炎

70

4000

3

M01628

糖尿病伴有并发症(2种以内)

70

3000

4

M01629

尿病伴有并发症(3种及以上)

70

5000

5

M0170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70

3000

6

M0170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70

2000

7

M01800

苯丙酮尿症

70

14000

8

M01915

克汀病

70

2000

9

M00205

慢性活动性肝炎

70

4000

10

M06201

肝硬化失代偿期

70

10000

11

M04803

脑血管病后遗症

70

3000

12

M03200

重症肌无力

70

5000

13

M02400

阿尔茨海默病

70

4000

14

M02601

脑瘫

70

10000

15

M02500

癫痫

70

4000

16

M02300

帕金森病

70

4000

17

M02101

精神分裂症

70

4000

18

M02103

偏执性情感障碍

70

4000

19

M02105

癫痫性精神病

70

4000

20

M02102

双向障碍

70

4000

21

M02104

分裂情感障碍

70

4000

22

M02106

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

70

4000

23

M02207

儿童孤独症

70

4000

24

M02205

器质性精神病

70

4000

25

M02203

躁狂症

70

4000

26

M02202

抑郁症

70

4000

27

M04100

肺源性心脏病

70

4000

28

M05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0

4000

29

M05400

支气管哮喘

70

3000

30

M00101

耐药性结核病

70

4000

31

M00105

肺结核

70

2000

32

M0130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70

3000

33

M08401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状态

70

4000

34

M08405

具有其他心脏瓣膜置换

70

4000

35

M08402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状态

70

4000

36

M08403

血管支架植入术后状态

70

4000

37

M04600

冠心病

70

3000

38

M04301

慢性心力衰竭

70

6000

39

M03914

高血压(高危)

70

3000

40

M01913

克山病

70

2000

41

M07800

慢性肾功能衰竭

70

10000

42

M07807

慢性肾脏病

70

5000

43

M07600

慢性肾炎

70

5000

44

M07700

肾病综合征

70

10000

45

M07401

股骨骨坏死

70

5000

46

M08800

大骨节病

70

2000

47

M11700

氯骨病

70

2000

48

M00401

布鲁氏菌病

70

2000

49

M00406

包虫病

70

2000

50

M00407

疟疾

70

2000

51

M00408

黑热病

70

2000

52

M00400

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70

2000

53

M11101

砷中毒

70

2000

54

Ⅱ类

M03801

风湿性关节炎

70

3000

55

Ⅱ类

M09000

骨关节炎

70

2000

56

Ⅱ类

M04200

心肌病

70

3000

57

Ⅱ类

M08001

女性盆腔炎

70

3000

58

Ⅱ类

M06700

银屑病

70

3000

59

M07101

系统性红斑狼疮

80

8000

60

M07102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并发症

80

10000

61

M01200

血友病

80

60000

62

M00800

白血病门诊治疗

80

10000

63

M01102

再生障碍性贫血

80

20000

64

M07803

血液透析

80

80000

65

M07804

腹膜透析

80

60000

66

M00500

恶性肿瘤门诊治疗

80

10000

67

M00501

恶性肿瘤(放化疗)

80

10000

68

M08300

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

80

80000

“两病”门诊用药专项保障:达不到门诊慢特病认定标准的高血压、糖尿病(简称“两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发生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不设起付线,在年度支付限额内按70%的比例进行报销。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高血压400元、糖尿病800元、合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参保人员年度支付限额1200元。

谈判药品医疗费用:对纳入《国家基本医保、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谈判药品实施“双通道”管理和常规目录乙类管理。参保患者使用常规目录乙类管理的谈判药品,按现行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服务管理规定执行。参保患者住院使用“双通道”管理谈判药品不需单独审批,其费用与当次住院其他医疗费用一并结算。参保居民门诊使用“双通道”管理的谈判药品,需单独审批,个人发生的药品费用按照固定比例70%结算,年度支付最高限额8万元。

中医日间病房医疗费用:“中医日间病房”指符合住院条件,以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为主,且在非治疗期间不需住院持续观察的患者,经患者和医疗机构双方同意,在当日治疗结束后即可离院的治疗模式。我市确定的47个“中医日间病房”病种包括:头痛、项痹、腰痛、骨痹、颤病、肩痹、伤筋、面瘫/面风面痛、中医痿证、胃脘痛(胃痛)、胃痞病、腹痛、胁痛、呃逆、便秘、泄泻病、精癃、咳嗽、哮病/喘病、眩晕、不寐/郁病/脏躁、痴呆、虚劳、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产后病、乳癖、妇人腹痛、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子宫脱垂、遗尿病、小儿感冒、肺风痰喘、腹痛、乳蛾、夜啼、小儿遗尿、风湿痹病、骨折病(保守治疗)、伤筋病(手术)、脱位病、伤筋、耳鸣/耳聋、鼻鼽/鼻渊、暴盲/上睑下垂、瘾疹/湿疮、蛇串疮、白疕。

市级医疗机构的“中医日间病房”医疗费用起付线按照普通住院起付线标准的70%执行,县乡级医疗机构按照50%执行。患者在“中医日间病房”治疗期间,医疗机构按照《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目录(2022版)》规定的价格标准收取与治疗相关的中医特色治疗项目、辅助检查和必需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医疗费用,使用西药、中成药、静脉用药等药物产生的费用不纳入基金支付范围。中医日间病房医疗费用与普通住院医疗费用共用同一个医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住院医疗费用:

(1)参保居民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年度报销限额9万元,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分别是200元、700元和1200元,报销比例分别是90%、85%和75%。

(2)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执行市内同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省内异地转诊人员和省内异地急诊人员在备案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执行市内同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起付线标准和支付比例。跨省异地转诊人员和跨省异地急诊抢救人员在备案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的起付标准为3000元,执行市内同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没有长期异地居住证明和转院证明、也不属于急诊抢救的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比市内同级医疗机构降低20个百分点,其中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起付标准为3000元,省内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执行市内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