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234234234444444444/2024-00028 | 生成日期: | 2024-10-21 |
文 号: | 关键字: | 落实,污染,重点,排放,工作 | |
所属机构: | 白银区 | 发布机构: |
《白银区2024-2025年度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 |
信息来源: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
发布时间:2024-10-21 11:22
浏览次数:
|
|
|
|
白银区2024-2025年度冬季大气污染 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根据2024-2025年度省、市大气污染“冬防”工作安排部署要求,为全面做好我区2024-2025年度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持续改善冬春季大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我区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主线,以改善冬春季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冬防”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坚决把“冬防”攻坚摆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任务、靠实责任,紧盯工作落实,切实做到上下联动、凝心聚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开展“冬防”攻坚,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冬季特别管控措施,确保到2024年底,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白银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控制在62微克/立方米及以下,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6微克/立方米及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2%。全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四项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基本不发生人为因素引发的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2025年1-4月,各县区总体环境空气质量及PM10、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等主要考核指标力争较2024年同期保持稳定或有所改善。 三、时间安排及范围 2024-2025年的冬防工作从2024年10月1日开始,至2025年4月30日结束,共6个月时间。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四、工作重点 (一)扬尘污染管控方面 1.强化施工场地扬尘管控。从9月份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监督帮扶反馈及全区大气污染防治日常巡查情况看,全区各类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要全力抓好各类建筑场地、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管控工作,督促各施工场地严格落实落细“六个百分百”抑尘降尘措施,对屡查屡犯的要坚决依法依规予以惩处。冬季停工前,要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裸露区域、堆料场严格按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使用2000目以上6针防尘网无缝覆盖并洒水或喷洒环保抑尘剂进行造壳硬化,防止扬尘污染。在污染天气预警期间,要加大巡查巡检力度,督促施工方严格落实洒水抑尘、施工场地停工等措施,有效降低扬尘污染。(区住建局、区城市管理局、西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2.强化道路扬尘管控 (1)持续做好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和抑尘管控工作,按照保湿不结冰的原则,严格落实湿法清扫及洒水喷雾措施。要重点对国控、省控监测站点周边道路及城区主要交通干线每日进行洒水喷雾降尘。进一步加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学校、公园等重点区域的人工湿法清扫及生活垃圾清运,确保“扬尘管控无死角”。大风沙尘天气结束后,要综合运用湿法清扫、高压冲刷、喷雾抑尘、人工擦洗等方式对道路、公共设施进行全面彻底清洗,避免二次扬尘污染。(区环卫局、王岘镇、西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2)不断加大渣土拉运及渣土运输车辆监管,公安、交通运输、城区执法、住建等部门联合开展卡口检查,加大路查路检执法力度,落实车辆禁限行管控要求,严查严管各类工程车、渣土运输车辆,严禁工程及运输车辆带泥上路、出现遗撒,对未落实或未有效落实抑尘防尘措施,以及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的,依法严厉处罚。(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建局、区城市管理局、区环卫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3.强化裸露土地扬尘管控 (1)持续强化城区裸露土地的扬尘管控工作,对尚未开工建设、但长期裸露闲置土地及道路两侧绿化带、树坑、公共绿地、住宅小区内裸露土地逐一检查,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企业采取围挡、无缝覆盖、喷洒环保结壳抑尘剂等措施,控制泥土外溢造成的扬尘污染。(市自然资源局白银分局、市园林局、西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2)加强对城区及周边企业厂区、尚未交付楼院小区的裸地整治,督促相关企业尽快实施生态型硬化、透水性铺装及覆盖、环保抑尘剂造壳硬化等措施,尽量减少裸土地面。(区住建局、区工信局、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4.强化露天堆场扬尘管控。严格管控辖区内煤场、料场、渣场的扬尘污染,做好防风抑尘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业企业的粉状物料或者其它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均采取入棚、入仓等方式密闭存储和运输,块状物料采用入棚入仓或建设防风抑尘网等设施进行存储,并设洒水、喷淋、苫盖、喷洒环保抑尘剂等防尘设施。重点开展工业园区企业料场堆场扬尘管控专项行动。(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区工信局、区城市管理局、西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5.强化露天停车场扬尘管控。对城区及周边露天停车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切实掌握停车场的名称、地址、相关负责人、联系电话、硬底化情况等基础信息并登记在册。进一步加大对露天停车场的执法监管力度,督促停车场做到硬化砂化到位、定时洒水到位,确保裸露地面覆盖率、硬化道路保洁率达到标准。对未硬化砂化的停车场,立即责令负责人落实整改;对无合法手续、持续存在扬尘污染的停车场依法进行取缔。(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西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二)燃煤污染治理方面 6.持续推进清洁取暖 (1)完善建成区热力管网基础设施改造,持续推进城乡清洁取暖,对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居民进行“回头看”,坚决防止已封堵土炕复燃复烧。(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纺织路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2)对暂未实施冬季清洁取暖改造的区域,强化商品煤质量监督与管理,加强煤炭质量抽检,严厉打击销售劣质煤行为。(区工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3)以建成区内城中村、棚户区、农贸市场以及城郊的散煤取暖用户为重点,详细排查摸底并建立清单台账,按照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明确改造区域和改造时间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区住建局、区工信局、西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7.深化燃煤锅炉综合整治。严格燃煤锅炉环境准入,严查建成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复用。有序推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对燃煤锅炉淘汰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坚决杜绝问题反弹。加大“冬防”期间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要组织开展在用锅炉污染物排放监督性监测,使用单位加大锅炉污染物排放自测频次,确保所有在用燃煤锅炉全部达标排放。(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8.加大煤炭污染治理。加强散煤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巡查监管,严厉打击销售散煤和使用劣质散煤等违法行为。落实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责任,将散煤监控纳入网格化监管范围,严防居民使用劣质煤。加大煤质抽检力度,对城区内煤炭销售点、工矿企业等重点用煤大户进行煤质抽检,确保煤质达标。督促煤炭生产、销售单位和重点用煤单位堆煤场全部落实“三防”(防风、防尘、防渗)措施,采取洒水、喷淋、苫盖,遏制煤粉尘污染。加强堆煤场周边环境保洁,一级煤炭配送网点全部达到储(售)煤场地整治标准。严格禁止在禁燃区管理,依法取缔禁燃区各类商业区、商贸集聚区、沿街经营商铺、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值班室宿舍、餐饮单位等使用的高污染燃料燃用设施。将禁燃区纳入“网格化”管理,对违反禁燃区规定,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区工信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三)面源污染治理方面 9.强化餐饮油烟治理。持续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建成区餐饮服务业燃料清洁化,对重点区域开展不定时巡查,督促建成区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单位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严肃查处擅自停运油烟净化设施和超标排放行为。加大对露天烧烤的巡查检查力度,坚决取缔道路、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从事露天烧烤、店外设炉灶、流动经营等餐饮摊点。全面开展露天烧烤整治,依法取缔占用城区及公共场所从事露天烧烤的流动摊点,坚决查处固定门店室外设炉灶进行露天烧烤的行为。(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10.深入推进禁烧管控。紧盯秋收、冬灌、春耕等时间节点,严禁焚烧秸秆、垃圾、枯枝落叶和烧荒等“四烧”行为,严厉查处各类露天焚烧行为。充分利用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提高秸秆焚烧火点监测精准度,快速消除秸秆焚烧现象。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智能识别烟感及火源“高点位”视频监控设施,精准发现焚烧火点,及时有效处置,严防出现秸秆焚烧导致的污染天气。强化乡镇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落实网格化监管制度,加大秋冬季巡查力度,联防联控,发现问题及时禁止,并依法查处。从10月份开始,集中对城区及周边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及焚烧垃圾、落叶行为开展治理,及时对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河道等处的垃圾进行清运,防止自燃和人为点燃冒烟。(区农业农村局、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区环卫局、区水务局、西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11.强化烟花爆竹管控。严格执行《白银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储存、运输、燃放等环节全过程监督管理。科学布设烟花爆竹经销点,禁止在禁放区内布设烟花爆竹经销点,禁止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积极推广使用环保型烟花爆竹。充分利用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体系,全方位开展巡查检查,紧盯国庆、元旦、春节、元宵节及婚丧嫁娶等重点监管时段,对城市建成区特别是划定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的区域和场所要严防严控,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城市管理局、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12.强化禁烧祭祀管控。加大重大祭祀节日及重要节点巡查劝导,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祭祀习惯,转变祭祀方式,摒弃烧纸陋习,及时制止乱烧纸钱行为,倡导文明绿色祭祀。(区民政局、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四)工业污染治理方面 13.强化工业企业排放监管。持续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重点查看自动监测设施是否能够反映企业真实排污状况,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等行为,发现异常情况要严肃查处。白银公司、银光公司、中材水泥、昌元化工等重点排污企业要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主要污染物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排放浓度。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严格依法查处不正常使用环保设施、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要开展重点涉气企业监督性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监督性监测中发现的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在责令进行整改的同时,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进行处罚,并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西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相关重点企业负责落实) 14.严控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坚持工艺减排、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并重,以有色、建材、生物医用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推进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建立管理清单,对物料(含废渣)加工、处理、运输的各工艺过程按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完成深度治理。对有色冶炼、砖瓦窑、商砼、石材加工、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行业和锅炉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和输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未落实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并及时督促整改。督促白银集团、银光公司等重点企业按计划完成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技改项目。(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区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15.强化VOCs污染达标治理。以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等行业和油品储运销领域为重点,开展VOCS治理专项执法检查,全面摸排VOCS治理设施情况,对不能稳定达到《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以及相关行业排放标准要求的,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罚。同时,加快推进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提升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运行率和去除率,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有序推动汽车维修行业喷漆环节简易低效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提升治理效率,鼓励具备条件的维修企业联合建设集中喷涂中心。(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区交通运输局、西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16.实施重点行业错峰生产。严格落实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信厅关于水泥熟料生产企业错峰生产计划的相关要求,对中材水泥、王岘水泥和银山水泥等重点行业科学谋划、分类指导、差异管控、落实责任,根据实际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有效压减过剩产能,避免水泥熟料生产排放与取暖污染排放叠加,减轻采暖期大气污染。加快推进中材水泥窑头、窑尾、水泥磨、煤磨主排放口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按照企业确定的改造计划,分节点按计划推进项目建设。(区工信局、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17.持续开展工业窑炉治理 (1)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推进工业窑炉节能改造、有组织排放全面达标和无组织排放有效管控、全过程精细化监管等深度治理任务。(区工信局、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2)禁止掺烧高硫石油焦(硫含量大于3%),鼓励工业窑炉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确保配套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区发改局、区工信局、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五)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 18.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不断优化白银城区重点区域路段限行、禁行等措施,严控重型高污染车辆进入城区建成区。采用严格超标排放监管、经济补偿、限制使用等方式,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加强柴油货车生产销售、注册使用、检验维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维护(I/M)制度。公安、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路检路查联合执法,加大柴油货车路查抽测力度,在机动车停放地、物流中心、柴油货车集中区域开展监督抽测,在物流交通要道开展路检路查,严厉打击柴油货车尾气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充分利用黑烟车抓拍系统,有效遏制“冒黑烟”车辆上路行驶。积极发挥机动车尾气监管平台作用,严格落实机动车环检和安检同步,各机动车环检站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生态环境部门对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白银公安局白银分局、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区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19.加大非道路移动源整治。继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登记注册,全面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检测和环保挂牌,积极推动不达标工程机械维修治理。因地制宜加快推进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施工工地和工矿企业新增或更新的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化。鼓励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新能源化。推进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含按非道路排放标准生产的非道路用车),具备条件的更换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发动机。严格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开展生产销售发动机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机型系族抽检工作,严厉处罚生产、进口、销售不达标的产品。在大气污染“冬防”期间,要加强对进入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内作业的工程机械的监督检查,禁止超标排放工程机械进入控制区使用,消除冒黑烟现象。(白银公安局白银分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市政工程管理处、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城市管理局、西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20.加快车辆油品质量管控。开展储油库、油罐车和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专项检查,强化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日常管理和维修维护,确保达标排放。对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开展定期检测,严查在卸油、发油、运输、停泊过程中破坏汽车罐车密闭性的行为,鼓励探索将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年度检测纳入排放定期检验范围。加大对车用油品质量的监督力度,组织开展清除无证无照经营的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罐车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销售和使用不合格油品行为。(区发改局、区商务局、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白银公安局白银分局、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六)强化监测数据质量方面 不断健全完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督促第三方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仪器测试、运行维护、质量保证和控制、数据传输、档案管理等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客观、准确。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一经发现干扰监测数据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落实污染天气应急措施方面 对照白银市轻、中、重度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及应急预案、沙尘天气应对工作方案,对污染天气、沙尘天气进行分类分级应急管控。建立健全各级污染天气应对机制,进一步细化应急减排措施,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当预测到区域将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统一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预案,做好监测和会商,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通过采取提前预警、市区联动、及时处置的方式,实现轻度污染天气转优良天气,力争不出现中度污染天气,确保不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分局、市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要坚决扛起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政治责任,把大气污染“冬防”行动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属地及行业监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任务,明确牵头部门,明确任务清单、责任领导、责任人,确保全区大气污染“冬防”行动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相关行业部门大气“冬防”实施方案及联系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名单请于10月10日前报区环委会办公室备案。同时,为动态掌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各乡镇街道及责任单位请于每月15日、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向区环委会办公室报送“冬防”任务措施推进落实情况,2025年4月15日前以正式文件上报本部门大气“冬防”工作总结。 (二)强化协同配合。各责任单位要密切协作、合力管控,切实加大燃煤、机动车、工业源和面源污染等方面联合执法监管力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加大联合惩戒力度,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大气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充分利用现有重点企业在线监控系统、空气微测网、无人机、机动车尾气遥感、黑烟车抓拍、走航车等技防新技术,实施精准管控,提升空气质量精细化、科学化、精准化管理水平。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全方位宣传全区大气污染“冬防”行动,增强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度,形成正面舆论合力,引导公众高度关注并广泛参与“冬防”行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积极举报“冬防”期间的大气污染问题,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曝光力度。特别是,“寒衣节”等重大祭祀节点前,要切实靠实乡镇街道工作责任,广泛运用入户宣传、集中宣传、媒体宣传等方式,切实让属地居民了解掌握焚烧纸钱对大气环境的危害、禁烧区域、集中祭祀点位置等,争取工作支持,减少随意焚烧行为的发生。 (四)严格考核问责。区环委办将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适时对各部门冬防举措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发现重点任务推动缓慢、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不力等问题的,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影响全区环境质量约束性目标任务完成和省委省政府对我区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的,将依规依纪提请区纪委监委介入,严肃追责问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