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2022-172732 | 生成日期: | 2022-07-01 |
文 号: | 关键字: | ||
所属机构: | 发布机构: | 白银区人民政府 |
白银区强湾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强湾乡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
信息来源:强湾乡
发布时间:2022-07-01 00:00
浏览次数:
|
|
|
|
强政发〔2022〕95 号 白银区强湾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强湾乡2022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辖区各单位: 现将《强湾乡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白银区强湾乡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9日 强湾乡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坚持不懈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白政办发〔2022〕 号文件)的通知,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乡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乡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汛期气象趋势的影响因素,预测今年引发我乡地质灾害的因素仍将以地震、强降雨等自然因素为主,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地质环境、农林活动、不合理灌溉等因素次之。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5—10月。5—10月为汛期,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极易诱发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公路、农村道路边坡的掌子面、废弃矿点及施工现场的崩塌等地质灾害;7—9月为主汛期,强降雨过程较多,由此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 我乡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位于白崖子村、麦地沟村。因乡村道路开挖、削坡,有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部分砖厂取土、石料厂取矿石形成的陡崖,汛期易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按地质灾害类型分别是:滑坡1处、崩塌1处、不稳定滑坡1处、泥石流1处。 三、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2022年,我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为最高价值准则,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市、区年度防治方案要求,加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一)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各村和有关单位要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废弃及采砂、取土区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隐患部位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使之覆盖到有灾害隐患点的每一个行政村;对规模大、危害严重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实施群专结合的重点监测,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监测责任人及日常监测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二)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各村和有关单位要积极开展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根据气象预报对辖区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及影响程度做出预报,为科学部署防灾工作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合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对规模较小、危害较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应急排险,消除隐患;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的基础上争取实施工程治理;对防治迫切,但治理技术难度大、经济上不合算、自然条件不适宜人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搬迁避让。保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进一步查明各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稳定性与危害程度,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安全的地质环境。旧村改造、居民点选址及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确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集中居民点、重要工程设施建设的,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加大农村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优先安排资金、土地等,进行勘查治理或搬迁避让。 四、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分工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迅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地质灾害防灾、救灾的各项指令,批准发布强湾乡地质灾害临灾预报信息,宣布进入临灾应急状态,领导和部署地质灾害临灾应急工作。当灾害发生时调动应急分队进行紧急性抢险救灾工作。根据灾情发展趋势,指挥灾民安置和应急抢险工作。协调、调集各种救灾物资供应。 (二)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市、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防灾应急工作的命令和决策,处理地质灾害应急的日常事务;协调、监督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及时收集、汇总灾情并及时上报,组织灾害损失调查和评估;减灾防灾宣传和防灾报道反馈;负责对外接待和通讯联络工作。 (三)应急分队:由乡人武部牵头负责,在汛期临灾应急状态时组织10—20人的民兵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培训防灾救险的基本知识,24小时都可以保证随时出动进行抢险救灾。其主要职责:实施快速反应,当出现异常情况能迅速抢险,快速抢救遇难人员、抢修重要工作设施和保证公路交通工程迅速恢复畅通。 (四)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由乡卫生院牵头。主要职责:当灾区发生伤亡人员和疫情时,组织医疗和防疫队伍迅速进入灾区,抢救医治伤病员,控制疫情。 (五)生活安置组:由乡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牵头。主要职责: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问题;协助做好抢救、医治、转移伤病员等工作;负责灾情了解和灾后救济工作;负责防灾、救灾物资的采购、储运、调拨工作。 (六)财务组:由乡财务室牵头。主要职责:筹集地质灾害救灾、防灾经费,统一管理上级及外援救灾经费;负责向上级申请救灾经费。 (七)治安消防组:由派出所负责灾区治安保卫、消防和发生火灾交通管制等工作;打击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行为,保卫国家资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八)宣传组:由乡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汛期宣传防灾救灾知识,灾害发生后进行防灾、救灾宣传报道,稳定民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宣传报道,促进社会稳定。 五、地质灾害防治的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构,强化管理。乡上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李国梅、乡长陈肖阳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刘东荣 、分管副乡长陈辅银任副组长,党政综合办公室、自然资源所、,派出所、水管所、卫生院、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中心、司法所、财务室、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健全“统一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整合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投入机制。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优先保证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资金投入,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及时治理,危险区人民群众尽早搬迁避让。同时,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加强汛前险情巡查,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在主汛期来临之前,各村和有关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水利设施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各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汛期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能立即组织应急处置,确认险情灾情,启动预案,及时消除。 (四)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反应工作。各村和有关部门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五)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和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各村和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法律常识和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利用世界水日、气象日、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防灾减灾日等纪念日,组织各具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公益活动,把灾害发生规律、前兆、应急措施等作为宣传重点,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争取把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各村及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认真研究,行动上狠抓落实,力争使我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附件:白银区强湾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