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34234234444444444/2024-00011 生成日期: 2024-11-27
文       号: 关键字: 防震减灾,工作,地震,应急,强化
所属机构: 白银区 发布机构:
白银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人民路街道2024年防震减灾救灾工作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白银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4-11-27 15:39
浏览次数:

街道各办(中心)、各社区及辖区相关企事业单位:

按照省、市、区安全生产、防震减灾有关工作部署要求,街道制定了《人民路街道2024年防震减灾救灾工作方案》的通知,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人民路街道2024年防震减灾救灾工作方案

2024年街道防震减灾救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立足“防大震、抗大险、救大灾”,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汲取省内外抗震救灾工作经验,紧盯防震减灾各方面短板弱项,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各项措施,全面加强地震应急各项准备,全面提升防震减灾救灾能力,为全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 持续完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体制机制

牢固树立防震减灾工作“一盘棋”理念,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深入推进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基层防震减灾管理体制,进一步理清“防”和“救”责任、强化市区县(功能区)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联动,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对重大地震灾言指挥协调、会商研判、新闻宣传、社会动员、现场保障、信息通报,联络员会议、督查检查等工作机制,健全重大地震害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地震处置跨区城应急调度机制,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工作协同配合能力,加强区、街道两级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人员队伍和业务体系建设,打牢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全面落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组织开展地震灾害防范应对检查,统筹推进白银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重点任务和项目落实落地,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街道目标责任考核和街道议事日程。

二、强化地震灾害风险防治

持续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查明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城乡住宅,学校,医院和电力、通信、水利,交通、危化品厂库等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设施抗震设防基本情况,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源清单。持续开展全街危险房屋结构摸排工作,强化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技术指导,提高房屋抗震性能,强化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监督,实施从业行为信用监管。

三、健全完善地震应急响应体系

街道及各社区预案在实际操作性上下功夫。加强市区街道地震应急预案演练和衔接,组织开展在辖区企事业单位地震应急演练,指导全街大中小学校、医院、党政机关等已安装地震预警终端的重点场所,制定紧急处置工作预案、工作方案,推动结合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的应急演练常态,获取重大地震灾情识别、灾害风险评估的需要,为党委政府有效识别灾情,高效掌握评估风险、科学有效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服务。

四、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街道相关办(中心)、各社区要扎实开展5.12、7.28、国际减灾日等重点时段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有效发挥科普教育基地。防震减灾主题公园等科普宣传阵地作用,推进防震减灾知识深入人心。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教特色活动,持续推进“地震科普携手同行”等主题活动,切实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指导群众开通手机地震预警信息接收功能,提升群众正确认识地震,准确识别预警信息能力。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推进示范点提质增效,指导各类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巩固提升示范创建成效。

五、扎实做好地震应急物资准备

全面摸清各社区及辖区企事业单位现有应急物资储备底数,根据地震灾害分布和特点,合理测算应对大震应急物资需求,强化物资储备、监督使用管理等工作,全力保障地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六、全面强化地震应急力量建设

强化各级各类应急救援力量装备配备和技术培训,协调建过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共训共练,共建共战机制,形成各类应急力量共同参与地震灾害地险救灾的格局。加强基层应急通信设备配备,增强应急通信、应急运输和运输协调能力,强化灾害信息员和消防“轻骑兵”培训,确保能够第一时间有效应对、上报灾情。持续推进地震系统“三网一员”培训,加强基层干部职工防震减灾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群测群防能力。

七、提升防震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

聚焦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震安全保障需求、探索建立新型防震减灾合作机制,在地震科学研究、监测预教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和应急救援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