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021-172732 生成日期: 2021-12-23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发布机构: 白银区人民政府
水川镇顺安村简介
信息来源:水川镇
发布时间:2021-12-23 10:29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水川镇顺安村位于黄河之滨,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距镇政府7公里,距离白银市区28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857亩,水浇地1545亩,旱地312亩,水域面积277亩。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58,总人口1547人。全村党员有55人,低保户有52户96人(其中一类5户13人,二类26户46人,三类17户30人,四类4户7人),目前已脱贫户享受低保11户24人;残疾户有40户44人,五保供养1户1人。2020年完成粮播面积1883亩,主要种植有大棚蔬菜,主要养殖有猪、羊,村集体经济达到51500元,2020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4180元。全村参加医疗保险1347人,养老保险参合1116人,除去学生及务工在外地参保的人员,参保率超过95%,其中待遇领取414人。其中脱贫户、三类户、五保供养户、低保户、残疾户养老及医疗参保率均达到100%。自来水到户率100%。

       全村脱贫人口28户80人(其中2014年脱贫10户27人,2015年脱贫4户11人 ,2016年脱贫1户3人,2017年脱贫3户11人,2018年脱贫5户16人,2019年脱贫 0户0人,2020年脱贫5户13人)。

       我村近年来实施的基础设施(2016年:1、区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50万元;2、一事一议“健身广场”项目,投资49.5万元;3、顺安村文化大院项目,投资50万元;2017年:1、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300万元;2、道路硬化10公里,投资200万元;3、一事一议健身广场项目四社,投资49.5万元;2018年无项目;2019年:1、左落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衬砌渠道1280米,铺设机耕路2300米,平整土地80亩,总投资39.4万元;2、顺安村保鲜库建设项目,投资60万元)近年来对村庄进行美化改造,硬化农户巷道10公里,建设健身活动广场两个,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村容村貌变化巨大。

二、产业发展现状

     (一)顺安村以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为支柱产业,现有日光温室210个,3500间,主要种植茄子,黄瓜。结合玉米种植,积极推广农业种植新技术,兼有部分特色养殖。现有劳动力680人,其中种植大棚蔬菜玉米250人,外出务工326人。

     (二)2020年,顺安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35960元。主要来源有:(1)大坪花海土地流转费126000元;(2)顺安村党群互助会向白银鑫聚鑫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120000元,收一年利息共计9960元。

三、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一)乡村旅游

       一是开发大园子20亩集体土地,跟相关部门协商、申请更改土地使用性质,与本村有意向发展民宿的农户相结合,开展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全村经济加速发展。

       二是通过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入股合作社,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未来5年,充分利用西坪现有土地,引进有规模的投资商,形成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打造蔬菜、水果基地,实现我村旅游观光产业循环发展,为村民持续增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二)特色种植

       为发展旅游业,集休闲、观光、采摘与一体规范化经营,使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形成稳定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加速社会经济发展,顺安村创设以下项目。

       一是创设水川镇顺安村日光温室建设项目(二期),预计在顺安村新建第五代标准化钢架结构大棚100座(每座80m*10m)。

       二是创设水川镇顺安村观光农业基地建设项目,预计占地400亩,在顺安村新建新型日光温室10座(80m*10m),用于设施蔬菜育苗。配套给水、排水管道、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

     (三)集体经济发展

       整合发展村级现有可利用资源(冷库、副业队、水泥厂),申请专项资金,增加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冷库、副业队、水泥厂)利用率,完成后,可提高租金,增加壮大集体经济收入。

四、村企结对联建需求

       一是合作开发现代农业项目。持续对日光大棚进行提升,由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共建村提供土地、劳动力,共同开发规模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项目。

       二是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企业通过合同定购、下乡采购、电商直邮等形式,在共建村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顺安村通过成立农工商公司、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组织农户发展粮食、蔬菜、畜禽等农业生产,为企业后勤保障提供农副产品。

       三是投资村庄整理改造。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由企业投资,对共建村进行整理、改造,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是发展配套产品加工。在符合全市、全镇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在共建村通过产业转移、来料加工、定牌生产等形式,发展家庭作坊式的配套产品加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