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022-172732 生成日期: 2022-01-27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发布机构: 白银区人民政府
白银区水川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信息来源:水川镇
发布时间:2022-01-27 15:12
浏览次数:

       水川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明确了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为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根据中央和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及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编制了《白银区水川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水川镇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按照“特色种植强镇、沿黄旅游富镇、生态居住美镇、宜居休闲兴镇”的发展思路,以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为主线,以打造产业融合示范镇为抓手,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对自然环境生态的治理,探索“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按照“一带+两路+三区”规划布局(“一带”即沿黄经济带,“两路”即白榆公路和白桦公路为主的观光旅游之路,“三区”即以花村·顾家善和古韵·大川渡为主的美丽乡村旅游区、以黄河假日城和凤园·花海为主的休闲生态康养旅游区、以黄河·白银云客小镇为主的生态康养旅游区)和“康养+旅游+生态”发展模式,构建集现代农业、生态宜居、观光旅游、康养结合为一体的陇上“黄河水乡”。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委农村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聚焦“三区联动、三产协同、三生融合”,推动“一区一带四基地五小镇”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实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水平等,打造宜居宜养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实施原则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应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针对村庄发展需要和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类规划,制定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乡村规划方法和标准,结合村庄分类,因地制宜的开展各项工作。

       产村融合、统筹发展。坚持“以产兴村、产村融合”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夯实乡村发展的经济基础。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化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均等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乡村社会与农民自身的发展。

       生态优先、塑造特色。生态优先,强化独具特色的生态空间格局,充分尊重各类自然生态要素,强化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基底相协调,使乡土风情和传统风貌的价值逐渐增大。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塑造“以水为脉、以绿为韵”融洽的乡村特色环境。

       决策先行、易于实施。针对本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薄弱环节,先行作出重点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目标和乡村发展战略等建设决策,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达到易懂、实用和可实施的要求,切实起到指导乡村建设的作用。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按照规划实施乡村振兴建设,政府及行业部门可在财政、土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与企业支持和优惠。

       三、实施期限

       本次实施期限为2021-2025年。

       四、总体建设内容

       水川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涵盖了水川黄河大景区建设项目、镇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等四大项、村庄改造提升、湿地公园建设、旅游公路改扩建、乡村绿化美化、镇村产业类项目等12类乡村建设项目,力争用5年时间,投资95883万元,实施58个项目,全面提升水川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旅游接待水平、人居环境水平、产业发展水平,打开水川镇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水川黄河大景区建设项目

       1、实施西峡口地质文化村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基础设施改造、污水处理、地质博物馆、特色民宿改造、游客服务中心、航运码头建设项目。对水川镇西峡口村167院房屋进行集中连片式改造,突出地域特色。

主要包括村内人文景观、房屋道路、周边人居环境的改造等。完善西峡口村基础设施,进行弱电规整、主干道亮化、雨水管渠改造、室内外给水管改造等。包括硬化村级巷道3公里,敷设DN25-DN160给水管6公里,配套检查井等附属设施,敷设DN300雨水管网2公里,配套雨水检查井、雨水口等配套设施,安装路灯80盏,敷设4×100φ碳素波纹管1.2公里,设人孔井,配套闸阀、检查井等附属设施。改造西峡口村污水管网,新建50m³/d污水处理站1座。敷设DN150-DN500污水管网4公里,配套安装检查井、化粪池等附属设施。在西峡口村新建地质文化博物馆1处,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博物馆划分为共享大厅、主展厅、儿童科普专题互动厅等区域,馆内配套室内外给水管、排水管、污水管、照明设备、室内外消防、电气设施、监控等附属工程。建设特色民宿15院。在水川镇西峡口村大火岔台子新建游客服务中心一处,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置旅游信息咨询、景区风光展示、旅游商品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服务功能及设施,设立停车场一处,配套智能充电桩、太阳能路灯、监控等附属设施。在水川镇西峡口村大火岔台子设置航运码头一处,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括建设临河休闲长廊、河堤、花园、绿化、大门围墙等,设施游船泊位5个,配套中型游船2艘、小型游船3艘,办理航运手续,打通水上旅游景区航线。

       2、实施水川黄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湿地公园(三期)生态综合整治、湿地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温泉酒店建设、滨河游乐城建设、滨河商业街建设项目。

       在湿地公园三期进行生态治理,打造生态景观、水系等。新建人行步道599米、骑行道3048米、面积约95平方米的游客驿站1栋、旅游厕所2座,打造6处景观节点。优化人工湖沿岸景观,设施景观花架,增设休闲小木屋、功能性小木屋、便民服务站、特色花架、临水休闲挑台、点景水榭等以及旅游标示标志牌等智慧管理设施,配套相关附属设施。占地100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包括特色酒店、温泉浴场、服务公寓等其他配套设施。占地200亩,包括过山车、戏水池、水滑梯、休息平台、特色餐厅等相关娱乐设施。在湿地公园二期樱花大道北侧边坡打造长3公里,宽50米的商业服务街,包括茶庄、棋牌、酒吧、书吧、KTV、咖啡厅等。

       3、实施云客小镇建设项目,主要建设黄河·白银云客小镇龙山民宿东侧不稳定斜坡治理、民宿建设、人居环境风貌提升整治项目。治理五柳村乡村道路至龙山民宿项目入口斜坡610m,包括修建挡土墙、锚杆格构、拱型格框、坡面整治、截水渠、绿化等多种工程措施,其中削坡修整3007m³,土方外运3007m³,挡土墙基础开挖3226.4m³,墙面青砖1159m³,墙面喷绘1403㎡,铺设植草砖20206块,播种草籽1256㎡等。以五柳村小学及熙春村漫香天居民宿周边为中心,打造特色民宿集群一到两个。镇区主干道及蒋家湾片区492乡道两侧进行人居环境风貌提升整治。全长8公里,包括门头、墙体、房檐整治、路面改造等。

       4、镇大峡公路两侧人居环境整治、水川镇顾家善大川渡村旅游线路(延伸段)、西峡口至大川渡至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公路、金沟河(水川段)绿化、水川镇大川渡村停车场绿化、水川镇金锋村五柳村关家沟村西峡口村巷道硬化等项目。对大峡公路西峡口村至湿地公园段两侧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长10公里,结合山形走势、地理特点、路线特征。设计建设景观小品,栽植景观树木等。连接大川渡村环线至北武当山下旅游线路,全长0.7km,路面为混凝土沥青路面,敷设电力管线、道路给排水工程和交通设施等附属工程。路线全长11.5km,宽6m,两侧设3m生态绿化带,亮化工程。其中新建湿地公园至大川渡生态旅游公路5.5公里,提升改造大川渡至西峡口公路6公里。对金沟河(水川段)两侧进行绿化,边坡修整,种植土换填,栽植绿化景观花卉、林木,配套敷设绿化管道等。对水川镇大川渡村狼儿沟停车场进行绿化打造,美化山体,停车场周边栽植灌木、乔木等景观树,沙化进场道路,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环境。

      (二)水川镇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

       实施养老服务建设项目,主要建设水川养老院、水川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2750平方米,设置床位300张。新建老年公寓楼3栋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改造原有卫生服务所,打造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改造面积约847㎡,建筑保温及粉刷787.02㎡,屋面防水472.57㎡,散水133.35㎡,室内粉刷3140㎡,设施床位20张,配套消防、居家服务、膳食供应、康复护理、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功能的基础设施。

      (三)水川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实施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建设黄河白银·云小镇(续建)、桦皮川村、大大川渡村、顾家善村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及污水处理项目;五柳村盐沟管道敷设项目、五柳村渠道衬砌项目、、小水项目。对蒋家湾片区(熙春村、均安村、顺安村)进行弱电规整、主干道亮化、雨水管渠、室内外给水管等基础设施改造。对桦皮川村1-3社、6、7、10社进行弱电规整、主干道亮化、雨水管渠、室内外给水管等基础设施改造。包括4*100φ碳素波纹管1.5km;室内给水管16km,室外给水管10.35km,室外砖砌给水阀门井400个;室外雨水管3.5km等附属设施。完善大川渡村基础设施,进行弱电规整、主干道亮化、雨水管渠改造、室内外给水管改造等。包括对4km的主干道和12km的巷道道进行弱电规整、主干道亮化、雨水管渠改造、室内外给水管改造、路面恢复、安装路灯等。对全村路面进行整治,硬化村级主干道及巷道1km;衬砌渠道1km;安装管道敷社DN300雨水管网3km,配套雨水检查井、雨水口等配套设施;敷设4×100φ碳素波纹管1.7km,配套人孔井;敷设燃气管道12km,配套闸阀、检查井等附属设施;配套机房、电力设备、监控等附属设施。

       对蒋家湾片区(熙春村、均安村、顺安村)进行室外污水管网改造及新建污水处理站3座。对桦皮川村1-3社、6、7、10社污水管网改造并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敷设D200~DN500室外排水管网9km,敷设DN150室内排水管9km及其附属工程等。改造大川渡村污水管网,新建污水处理站 2 座,其中北片区(1-5 社)100m³/d污水处理站1座;南片区(6-10 社)150m³/d污水处理站1座,敷设DN150-DN500污水管网32km,配套安装检查井、化粪池等附属设施。改造顾家善村污水管网,新建50m/d污水处理站1座,敷设DN150-DN500污水管网12km,配套安装检查井、化粪池等附属设施。在五柳村敷设DN50PE塑料管4km,拆除并衬砌U50渠道3公里,挖沟槽土方4800m³,回填方4800m³,砖检查井2座。西峡口村衬砌大峡电厂到四泵房U40渠道1公里。更换一泵房电缆50米。更换大火岔台子泵房机电设备1台套,敷设DN400输水管道200米。

      (四)水川镇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项目

       实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项目,主要建设桦皮川村标准化日光温室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二期)、西坪日光温室产业示范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重坪日光温室改造提升项目,大坪冷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白茨滩村产业道路建设项目,桦皮川村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川渡村重坪产业道路建设项目,大川渡村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桦皮川村蔬菜育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桦皮川村冷链物流库建设项目,桦皮川村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均安村山药烘干加工项目,莺鸽湾村产业道路建设项目,桦皮川村日光温室电网改造项目,熙春村日光温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莺鸽湾村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西峡口村千亩特色林果特色种植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桦皮川村无土栽培采摘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桦皮川村新建第五代水肥一体日光温室大棚40座。完善桦皮川村日光温室基础设施,包括砂化产业路2km,宽3.5m,建设2000m³塘坝1个,并加装护栏等。在西坪新建81座新型水肥一体日光温室大棚(120米观光科研大棚4座;100米蔬菜育苗温室大棚9座;100米自主采摘大棚30座;130米自主采摘大棚18座;140米自主采摘大棚18座;160米自主采摘大棚2座)。分期对西坪新建的81座日光温室大棚进行配套基础设施。新建4500m³蓄水池1座,配套泵房等附属设施;敷设DN50—200给水管网4km;安装630kva变压器1台,敷设电线电缆9.5km,配套安装配电箱等附属设施;二期基础设施计划投资339.9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沙化产业道路2.6km,宽4m;新建40㎡公厕一处;新建4500m³蓄水池1座,配套泵房、检查井等附属设施;新建围栏2341m,配套停车场、大门等设施;三期基础设施计划投资1392.3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2364㎡办公楼1栋;1000㎡冷库1栋;500㎡废旧农膜回收加工车间1处;500㎡尾菜叶处理加工车间1处,并配套附属设施。在大坪打造占地24亩的冷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新建的40座冷棚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沙化产业道路0.5km,宽3m;铺设电线50m、DN300PE给水管道330m;配套滴管等附属设施。.在左落沟打造1100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其中500亩水浇地,600亩撂荒地;砂化产业路8.2km,其中3.5m宽6km;2.5m宽2.2km;新建3000m³蓄水池1座,配套加压泵房1座;3.购置安装水泵电机2套,铺设滴灌输水管道6.5km,输水支管7.4km,灌溉铺管2.7km。新建10吨钢结构冷藏保鲜库1个,建筑面积500m²。配套切片、烘干、库房等5个车间,车间内配套相应的设备设施等。对桦皮川村新建育苗基地(日光温室10座)配套基础设施,包括砂化产业路1.5km,宽3.5m,敷设给排水管1.6km,架设低压电线0.5km等。在桦皮川村新建4000吨的冷库1座,建筑面积800㎡,室内配套钢架、托盘、监控等附属设施;室外建设围墙、大门。购置制冷机2套,叉车2辆。在桦皮川村麻林坪衬砌U型渠20km,沙化产业道路10km。在均安村新建日处理4吨山药加工车间1处,建筑面积3335㎡,包含清洗、削皮、切片、烘干、包装等基础设施。在莺鸽湾村养殖小区新建5000m³的化粪池1座,25㎡公厕1处,20㎡垃圾池1处,240㎡的有机肥加工处理站1处。对西峡口村下河坪1000亩特色林果配套基础设施,新建1000m³钢筋混凝土蓄水池1座,敷设输水主管道3600m,支管道7800m,配套相关附属设施。购置无土栽培架2800米(带槽),配套滴灌设备5000套(包括喷头)。

       五、实施保障

      (一)强化资金保障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积极申请中央、省级资金,进一步整合土地出让收益、流域下游补偿上游资金以及各部门涉农建设资金统筹用于乡村建设;鼓励县级政府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建设;探索通过改革盘活农村沉睡的土地、农民闲置的农房、村集体经济组织躺在账簿上的经营性资产,强化建设用地供给保障,积极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

      (二)精准供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为加强对城乡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及可行性,各建设项目应符合“三区四界”的空间管制。考虑实际占地面积及用地性质,避免与水源地、基本农田、生态红线、重金属污染治理区等冲突。要明确新增用地指标使用方向,实施精准供地,盘活挖潜存量,简政放权提高效率。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将重点用于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建设项目,支持扶贫、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公益性养老等民生项目,向特色小镇、农业“新六产”等乡村振兴项目倾斜。优先支持市级和区级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未纳入土地利用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乡村振兴等项目用地,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现行村庄规划做好衔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