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022-172732 生成日期: 2022-03-02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发布机构: 白银区人民政府
《白银市“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03-02 00:00
浏览次数:

一、背景和依据

按照《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市政办发〔2020〕39号)要求,为更好地推进白银市“十四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据《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政发〔2021〕25号),编制《白银市“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

二、编制过程

为统筹谋划“十四五”期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保证白银市“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制过程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一是前期研究阶段。2020年11月市住建局委托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白银分院开始编制《白银市“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期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总结。二是主要思路和基本框架形成阶段。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经过市住建局和规划编制小组的共同研究,确定了白银市“十四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框架,初步谋划了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形成规划初稿。三是规划编制完善阶段。2021年3月至4月,规划编制单位对“十三五”期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的资料进行了二次收集,对文本数据进行了更新,对文本思路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形成规划评审稿。四是规划调整论证阶段。4月29日,市住建局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区住建局、市园林局、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白银区环卫局、市给排水公司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城市规划领域的相关专家参加了论证评审。经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论证,现场通过了《白银市“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的专家评审。五是规划修改完善阶段。2021年5月至6月,规划编制单位根据专家和部门评审意见,并结合《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的相关要求,认真组织修改完善,形成规划衔接稿。六是部门衔接阶段。2021年7月至8月,市住建局向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和市生态环境局发函征求了规划衔接稿意见,根据部门意见对规划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2021年11月,根据《甘肃省“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对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与全省指标进行了衔接;2021年12月,形成规划送审稿;2022年2月,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白银市“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统一思想行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统筹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把握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聚焦重点,加快推进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发展思路

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区四基地”发展战略,围绕城市更新一个核心,践行绿色发展和智慧创新两大理念,紧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三大目标,实施棚户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更新改造、乡村振兴与小城镇建设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住有所居,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加快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整优化结构,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六大任务,全方位推动全市城市建设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1.聚焦城市更新,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1)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2)继续实施棚户区改造

(3)实施城中村改造行动

(4)加强居住社区建设

(5)推动历史文化保护

(6)完善停车系统建设

2.补足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1)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建设

(2)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3)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4)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5)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6)不断加强人防工程建设

3.坚持住有所居,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1)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2)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3)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4)完善住房公积金政策制度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2)加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

(3)推进全域垃圾分类处理

(4)环境卫生状况持续改善

5.加快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建设现代宜居新农房

(2)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6.调整优化结构,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1)提高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水平

(2)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

(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4)促进勘察设计行业快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2.拓宽筹资渠道,保障项目资金

3.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监督问责

4.加快人才引进,健全人才保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