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34234234444444444/2023-00002 生成日期: 2023-05-12
文       号: 关键字: 厕,厕所,农村,粪,卫生
所属机构: 白银区 发布机构:
白银区王岘镇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
信息来源:白银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5-12 10:17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全区农村“厕所革命”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甘肃省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甘农社发〔2023〕1号)和《白银市农业农村局 白银市乡村振兴局 白银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白银市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农发〔2023〕54号)要求,为扎实推进我镇农村改厕工作,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文明工程来抓,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基本思路,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和建设及粪污治理,提升农村厕所卫生状况和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市场化、监督社会化。

二、年度目标

2023年度,我镇计划新改建农村卫生户用厕所185座,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农民群众普遍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摸清底数科学合理布局。全面摸清农村户用厕所的数量、布点、模式等信息,全面梳理农村厕所建设改造、管理维护、使用满意度等情况,将厕所建设纳入乡村建设规划,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入厕需求入手,全面统筹厕所建设,切实提高规划可操作性。

(二)合理选择改厕标准和模式农村户厕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卫生厕所改造建设模式,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能够接受的无害化卫生改厕技术和产品。按照《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规定的有关要求,原则上改厕应在污水管网覆盖到的地方,推广集中下水道水冲式卫生厕所;在川区及群众居住相对集中、具备正常供水能力的村庄,推广三格化粪池式等节水型卫生厕所;在干旱山区、高寒地区及偏远、群众居住分散的村庄,推广卫生旱厕。引导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基本入院,并结合实际,提倡入室。引导农户对粪渣资源化利用,成肥还田,提倡将农村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户以投工投劳或自备砖、砂石、水泥建筑材料等形式参与建设。

(三)严把质量强化监督管理。镇级相关部门和村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确保任务落实。要加强数据信息报送,建立镇级月排名、季通报工作机制。健全群众监督机制,设立公开电话、投诉信箱,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四)开展厕所粪污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各社要统筹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等方式,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化治理,建立粪污收集运输体系。采取单户或联户分散处理方式的,以农牧循环、粪肥还田、就近消纳为主线,积极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促进农村庭院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卫生旱厕要通过覆盖草木灰、堆肥发酵、添加菌剂等方式实现除臭杀菌无害化,确保不影响厕所卫生、不污染周边环境。鼓励根据实际需要配套建设粪污集中处理设施,积极推动厕所粪污与畜禽养殖粪污一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探索粪污肥料化、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推行堆肥和有机肥生产、污水无动力处理等处理方式。

(五)探索完善管护运行机制。探索完善管护运行机制。明确各类厕所管护标准和责任,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引导组建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服务队伍,集中开展户厕粪污清理、维修维护等服务,降低清运成本减轻农户负担。每村至少确定1个公益性岗位,负责厕所维护、粪污清运,以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岗位人员报酬为保底工资,以农户付费为劳动报酬。将农村户厕纳入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范围,明确管护标准,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统一管理形成规范化的运行管护机制。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部署(1—3月)。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横幅、网络、微信等媒体进行宣传,确保农村改厕政策家喻户晓。要摸清全村范围内应改户厕基数和已改户厕基数,逐户调查摸底,切实摸清底数,明确目标任务,并建立台账。同步开展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各乡镇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户分解改厕任务到村,按时间节点分解改厕任务到月。区卫健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组织培训乡、村两级农村改厕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

(二)组织实施(4—10月)。镇领导包抓行政村、乡镇干部包抓农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村作为责任主体,指导农户科学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建立健全农村改厕工作基础信息资料,对改建新建的农村卫生户厕逐一建档造册,确保10月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并完成自验。

(三)评估验收(11—12月)。按照乡(镇)验收、区级复验、省级组织第三方评估和抽查的程序,组织开展评估验收。11月初,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对各乡镇进行考核验收,迎接省、市年终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根据评估验收结果,区财政局兑现奖补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包抓机制。各村要将农村改厕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指定专人负责到各村指导农户开展推进改厕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探索建立定期分析会商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农村厕所新建改造中的问题。

(二)强化督促指导。从2023年4月实施阶段起,各乡镇必须定期报送各村改厕进度。区农业农村局按照《白银区“厕所革命”工作年度考核管理办法(暂行)》,严格对照《白银区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考核评分表》,对标对表,加强“厕所革命”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我镇改厕工作有序推进。

(三)注重宣传引导。各社要加大对农村“厕所革命”的宣传力度,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等,发挥基层党员干部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宣传农村卫生改厕对改善人居环境、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意义,激发农民群众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如厕和卫生习惯,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附件1:

王岘镇2023年农村卫生改厕任务分解表

行政村

户用厕所(座)

模式

户用厕所(座)

模式

东星村

40

旱厕

38

水冲式

红星村

84

旱厕

11

水冲式

崖渠水村

6

旱厕

0

水冲式

雒家滩村

6

旱厕

0

水冲式

合  计

136

49

附件2:

农村户厕建设规范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推动厕所革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科学指导农村户厕建设与管理,特制定本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明确了农村户厕建设的基本要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维护管理、监管评价等,适用于农村地区户用厕所的新建、改建工作。

二、基本要求

(一)厕屋卫生。厕屋整体结构完整,内部布局合理,室内清洁、无粪便暴露,基本无臭、无蝇。

(二)粪便无害化。粪便通过直接处理或转运后处理可有效去除和杀灭粪便中的病原体,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三、户厕类型

(一)卫生厕所。厕屋(有墙、有顶、有门、有窗、有灯)清洁、无蝇蛆、无臭,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适时清出粪便,不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

(二)无害化卫生厕所。按规范要求使用时,具备有效降低粪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传染性设施的卫生厕所,包括三格化粪池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三联通式沼气池厕所、粪尿分集式厕所、双坑交替式厕所和具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冲式厕所等。

四、规划设计

(一)农村户厕建设应当坚持“卫生、经济、适用、环保”的原则,倡导厕所入室,推广粪肥利用。

(二)农村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宅基地审批等以及其他涉及新、改建农户住宅时,农村户厕应当与住房建造同步规划、审批和建造以及验收。

(三)户厕建设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村镇建设规划、居民生活习惯情况等,科学合理选型。

(四)户厕建设应当避开水源及其他水体,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五)厕屋室内面积≥1.2 m2,高度适宜,并有防蝇设施,地面经硬化处理。各地根据地理气候条件,考虑设臵门、窗(纱窗)、照明以及通风设臵,方便舒适如厕。

(六)排气管内径不小于100mm,靠墙固定安装,高于户厕屋檐或围墙墙头50cm,排气管顶部应加装伞状防雨帽或T型三通。

(七)建筑材料、预制型产品和厕具产品应当坚固、耐用、结构安全,有利于卫生清洁与节能环保,经材质检测和卫生评价符合技术要求;冲水便器要选用节水型便器。

五、建设模式

(一)三格式厕所。

参照《农村三个是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38836-2020)和《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GB/T38837-2020)进行建设和维护。

1.化粪池建造基本要求。

(1)化粪池容积≥1.5m3,1、2、3池容积比原则为2:1:3,深度≥1200mm。在北方寒冷地区要增加化粪池埋深或地上添加覆盖保温层,确保池内储存的粪液不会冻结。

(2)三格化粪池建造可采用砖混砌筑、混凝土捣制,或选用预制型产品。

2.便器安装。

(1)可安装在第一池上方,也可通过进粪管穿墙到室外通入第一池。

(2)北方地区独立式厕所的便器须安装在第一池上方,进粪管垂直设臵,避免粪尿冬季冻结于进粪管和便器之中。

(二)双瓮式厕所。

1.瓮型化粪池建造基本要求。

(1)双瓮总容积≥1.5m3 ,双瓮深度≥1500mm。在北方地区应考虑采取防冻保温措施,如适当增加埋深,瓮体加脖增高等。

(2)施工时瓮底必须夯实,防止瓮体相对倾斜或下沉损坏过粪管。

(3)瓮型化粪池可选用预制型产品。

2.便器安装。可直接安装于前瓮上方,或通过进粪管穿墙到室外通入前瓮。

(1)北方地区独立式厕所的便器必须安装前瓮上方,进粪管垂直设臵,避免粪尿冬季冻结于进粪管和便器之中。

(三)粪尿分集式厕所。

1.粪尿分集式便器由符合要求的陶瓷、塑料等材料制作, 分别对粪、尿收集。便器排粪口直径160-180mm,排尿口直径为 30mm;在寒冷地区的室外厕所,排尿口直径≥50mm。

2.单贮粪池容积≥0.8m3,池深在800mm 左右,池内做防渗处理,贮粪池晒板为正反用沥青涂黑的金属板。

3.宜另设单独的男用小便器。

(四)双坑交替式厕所。

1.厕屋建筑面积≥2m2

2.由两个互不相通但结构和规格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厕坑组成。厕坑高度60~80cm,单个厕坑容积≥0.6m3,每个厕坑在后墙外留出清粪口,清掏口长宽大于30cm。

3.一个坑口的盖板用木板或塑料板等轻体材料制作,用于覆盖正在使用的厕坑坑口。另一个坑口的盖板用50mm~60mm厚度的水泥板制作,用于封闭正在发酵的厕坑。

4.排气管使用内径大于10cm聚氯乙烯塑料管或其他管材。下端安装在厕坑上部盖板处,管体与厕房墙壁固定,上端高出厕房顶50cm。

(五)水冲式厕所。

参照《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38838-2020)进行施工。

1.接入完整下水道系统。前端是水冲式户厕,农户住宅的粪便和生活污水通过化粪井,接入后端的市政排污管网,统一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2.接入小型粪污集中处理系统。前端是水冲式厕所,农户住宅的粪便和生活污水通过化粪井(池)接入后端的村污水管道,集中排入小型粪污集中处理系统。

(六)粪尿集中清运处理系统。

1.户厕要使用节水型便器,粪和尿进入贮粪池(也可利用原有的三格、双瓮、沼气池等),生活杂排水不能进入贮粪池。

2.清运工具主要是吸粪车形式,通过真空泵将粪尿吸入密封的容器罐转运至粪尿处理站。

3.在粪尿处理站对粪污进行集中处理后施肥,不用粪肥的可选用符合相关排放标准的工艺进行处理。

(七)其他类型。

各地研发的农村户厕建设新技术以及适合本地区的技术改良模式,技术指标和效果评价应符合无害化卫生户厕要求,包括生物处理模式、四格式、沼气池式厕所,以及通过加强管理满足粪便无害化要求的深坑防冻式厕所等。

六、维护与管理

(一)通过组织开展农村户厕的使用与管护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保证户厕的正确使用。

(二)要对农村户厕建设实施档案管理,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要有户厕维护管理的责任制度,保障相关配件的供给与及时维修,保证设施的完好及正常使用。

(三)对不使用粪肥的农村,要建立对粪液、粪渣等进行集中收集、清运的管护机制,保证处理后的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以及对环境的友好。

七、监管与评价

(一)在农村户厕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对农村户厕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进行监管。

(二)各地要结合本地特点,针对农村户厕维护、管理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情况,开展监管与效果评价。

(三)对于农村户厕建设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改良的模式,要加强运行效果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技术方案,确保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八、参考标准

GB/T38836—2020  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

GB/T38837—2020  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

GB/T38838—2020  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

GB 19379—2012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GB 7959—2012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甘肃省农村改厕技术指导手册(户用卫生厕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