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民政局创新“信易+养老服务”新模式 护航老人美好生活
来源:白银区民政局 | 作者:白银区民政局 | 日期:2024-11-25 15:07 | 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为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质,白银区民政局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突破,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撑,探索“信易+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营造更加安心、舒适的养老环境。
在“信易+养老服务”应用场景探索实施的过程中,探索新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强化落实“信用特惠养老”服务,从生活照料、老年活动、健康管理等角度入手,多渠道整合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服务,更好地满足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打造养老智慧平台,推动养老智能化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智慧养老工作,建成白银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是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设备和“互联网+”等技术集群,充分整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各类养老服务资源而搭建的智慧化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涵盖医养结合、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服务等,中心根据老年人需求信息向第三方服务公司派单,服务公司接单后及时为老人提供助洁、助医和日间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平台对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引导规范和管理监督。
二、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服务格局
在“信用+养老服务”应用场景探索实施过程中,建成区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2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25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具备全托、日托和上门服务等功能,能够提供助餐、助洁、助急、托养、娱乐等服务,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的服务需求和意愿。同时,依托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带动、链接社区、延伸居家”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利用软硬件环境较好的社区养老服务阵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有效推动建立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养老服务圈。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上门服务,并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向“家庭”延伸;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功能,为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救助资金;落实高龄津贴政策为老人幸福“加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精准规范落实相关政策,及时发放高龄津贴;消费品居家适老化改造托起“银发”幸福晚年,严格按照相关审批流程,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给于补贴。
三、拓展守信养老人群,优化守信激励措施
养老服务如今正在逐渐走向信用化、规范化的道路,组织对60岁以上低保、特困、重点优抚、计生特困、孤寡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入户摸排,进一步为老年人争取更多惠及民生的政策资金和试点项目扶持,同时也将老人的信息发送给养老机构、为老服务社会组织,使养老机构和综合养老机构等在提供“信易+养老”时更有抓手。
四、主要成效
(一)实现了机构全方位监管。各养老机构建立电子档案,归集机构的位置、人员信息、信用等级、监管频次、检查记录等信息,实行机构全方位监管,使从业人员资格资历、教育培训经历、服务水平、荣誉信息等情况一目了然。目前,全区范围内的3家养老机构、4家为老服务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并通过大数据应用,形成了相应的诚信评价报告,实现对辖区内养老服务领域经营主体诚信评价管理的全覆盖。
(二)丰富了养老服务内容。老年人获得文体、娱乐、公益、老年助餐、适老化改造、老年互助等多项服务。目前全区已有4家居家养老社会组织参与,累计服务老人5.8万人次;与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作,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远程问诊、上门就医、健康管理、免费体检等服务,使信用价值得以进一步彰显。
(三)让“信用有价”走进百姓生活。不断优化养老工作中的守信激励措施,推动更多便民惠企应用场景落地,提高了居民守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营造了浓厚信用氛围。
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信用+养老服务”的场景应用,坚持以创新为引领,进一步探索实施“智慧养老+信用管理”创新项目,选择拥有管理系统支撑、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养老设备等,对老人实施健康监测管理,改善养老服务体验,带动养老服务消费。同时将信用管理由诚信评价、服务质量信用评定扩展到信用评级、履约评估等,引导社会机构和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为老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