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出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指引 以“信用引擎”驱动市场监管精准化变革
来源:白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作者:白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日期:2025-11-25 17:00 | 阅读:
近日,《白银区市场监管领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通用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印发并实施。此举标志着白银区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上迈出关键一步,成为全省首个系统化、规范化制定并实施此类指引的县区,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监管效能注入了强大的“信用动能”。
一是打破“平均用力”,构建科学精准的分类体系。长期以来,“一刀切”式的监管模式不仅占用大量行政资源,也可能对守法经营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指引》的出台,旨在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推动监管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指引》明确,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托甘肃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自动分类。分类指标体系涵盖基础属性、经营状况、监管执法、关联关系、综合评价五大维度,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判定相结合,将企业信用风险由低到高科学划分为A(风险低)、B(风险一般)、C(风险较高)、D(风险高) 四类,并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
二是实施“差异监管”,实现“无事不扰”与“利剑高悬”。分类是基础,应用是关键。《指引》的核心在于根据分类结果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真正实现守信者“降成本、减干扰”,失信者“增代价、强监管”。对A类企业“无事不扰”,除重点领域及线索外,原则上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在“双随机、一公开”等抽查中,大幅降低比例和频次,优先采用非现场检查;在办理业务时享受绿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对B类企业实施“常规监管”,保持常态化监管频率,按常规比例进行抽查。对C类企业实施“重点监管”,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在办理业务时进行严格审查。对D类企业开展“严格监管”,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列为重点监测预警对象,实行全方位现场检查,在专项整治中列为重点对象,并可能依法从重处罚。
三是创新监管模式,推行“有感服务”与“无感监管”。《指引》深度融合了白银区市场监管领域“有感服务、无感监管”的工作理念。一方面,通过精准监管减少对绝大多数诚信守法企业的干扰,让企业在“无感”中安心经营;另一方面,通过主动预警、信用修复提醒、合规指导、政策支持等,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感”的贴心服务。此外,《指引》还强调了审慎监管原则,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企业设置“观察期”,探索触发式监管,为创新发展留足空间。同时,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实现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防控的转变。
四是强化协同共治,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指引》的实施,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一业一查”、“综合查一次”等监管方式深度协同,并探索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实现“通用+专业”的信用风险分类模式,有望显著提升全区市场监管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该《指引》的率先探索与实践,不仅是监管方式的革新,更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通过信用分类这一“引擎”,驱动市场监管向着更智慧、更精准的方向变革,最终目标实现既能“管得好”又要“促发展”,为构建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