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疾控】2025年7月健康信息提示
来源:白银区人民政府 | 作者:白银区卫健局 | 日期:2025-07-01 09:55 | 阅读:
七月,白银区气温居高不下,闷热潮湿的环境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公众户外活动频繁,接触致病因素的几率显著增加。白银区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需重点关注以下健康风险,科学做好防护。
一、预防肠道传染病
七月高温依旧,食物更易腐败变质,水源受污染风险持续存在,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仍处于高发态势。加之夏季冷饮、凉拌食物消费量大,食品储存和加工环节若不注意卫生,极易引发肠道疾病。
健康提示
1.严格饮食把控:不食用过期、变质食品,不吃生冷凉拌菜、未彻底煮熟的水产品和肉类;生熟食材分开处理,使用不同的刀具、案板和容器;饮用经过煮沸的开水或正规渠道购买的瓶装水,拒绝生水。
2.强化个人卫生:坚持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保持指甲短而清洁,避免藏污纳垢;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清洁双手。
3.及时就医诊治:一旦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肠道不适症状,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饮食情况,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
二、加强虫媒传染病预防
七月蚊虫数量进一步增多,除乙脑外,登革热等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风险也有所上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人群更需重点防护。
健康提示
1.加强防蚊措施:家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长裤,在皮肤暴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等成分的正规驱蚊剂;尽量减少在清晨、傍晚蚊虫活动高峰期前往公园、河边、草丛等蚊虫密集区域。
2.消除蚊虫孳生地: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托盘、花瓶、水桶、水缸等积水容器,每1 - 2天更换一次水;定期疏通下水道,防止积水;闲置的容器倒置存放,避免积水成蚊蝇滋生地。
3.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皮疹、嗜睡等疑似虫媒传染病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预防中暑及热射病
七月气温酷热,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露天作业或长时间处于通风不良的高温环境中,极易引发中暑,严重时可发展为热射病,危及生命。
健康提示
1.合理安排活动:尽量避免在10时至16时高温时段外出,如需外出,做好充分防晒,穿戴遮阳帽、墨镜、防晒衣,涂抹高倍数防晒霜,携带遮阳伞;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剧烈运动。
2.补充水分和营养:主动、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可适当饮用淡盐水、绿豆汤、酸梅汤等防暑饮品;多吃西瓜、黄瓜、西红柿等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新鲜蔬果;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高糖食物。
3.改善环境:室内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左右,定期开窗通风;高温作业场所要配备充足的防暑降温物资,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采取轮换作业,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4.识别与处理:若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乏力、心慌等中暑先兆症状,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饮用含盐清凉饮料;若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抽搐等热射病症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头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进行物理降温。
四、警惕食物中毒
七月高温潮湿,食物储存不当极易变质,同时人们聚餐、烧烤等活动增多,食物中毒风险增加。
健康提示
1.注意食品储存:食物应及时冷藏或冷冻保存,熟食和剩饭剩菜应密封后尽快放入冰箱,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冰箱内食物要生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确保食品加工安全:制作食物时要烧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和海鲜;尽量不吃凉拌菜,如需食用,要确保食材新鲜、卫生,制作过程中严格清洗和消毒;烧烤食物要烤熟烤透,避免外焦里生。
3.选择安全就餐场所:外出就餐时,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少吃路边摊、流动摊贩的食物;不食用来源不明的野菜、野果等。
4.及时处理: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进行催吐,并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