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路街道银水巷社区:“党建+”为老服务新模式 共筑银龄幸福家
来源:公园路街道 | 作者:银水巷社区 | 日期:2024-11-13 21:01 | 阅读:
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更好地提升社区老年服务质量与水平,满足老年人在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需求,银水巷社区以党建联盟为依托、以文体活动为抓手、以提升老年群体幸感为目标,细化深化为老服务项目,探索“党建+ "为老服务新模式,在满足辖区老人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参与等多层次养老需求上下功夫,营造了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党建+网格”上门服务成常态
我社区居民老龄化严重,社区党委根据这一特点,把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生活困难老人等弱势群体作为社区工作重点,将辖区300余名独居老人根据子女在银、子女不在银和没有子女的标准,分类造册,依托1+3+M+X网格工作力量,即1名重点关爱老人由1名社区干部、1名网格员、1名在职党员、1名志愿者,1名热心邻居共同服务的理念,通过深入开展1+N帮1党建工作法,将孤寡、高龄老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记好居民“急、难、愁”事件。用低龄牵手高龄,结对帮扶,及时服务居民生活需求。同时为子女不在银老人、独居老人发放社区应急服务联系卡,便于老人有需求第一时间联系相关人员上门提供帮助。今年以来为独居老人开展陪诊服务4次、电路检修2次、上下水管道疏通20余次,为25户独居、空巢老人开展适老化改造,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为老人们居家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二、“党建+共建”共推实干有温度
“党员进网格,服务送上门”。社区大党委通过资源整合,与辖区共建单位搭建近邻党建平台,构建社区党委领导、居委会主导,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对共驻共建单位的党建资源进行横向重组,通过共建单位党支部牵手社区居民党支部的方式,将共建单位党支部精准编入辖区15个网格党支部,以各单位职能优势为基础,结合各网格居民特点,将党建载体向全方位延伸,把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生活困难老人等弱势群体作为工作重点,将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交给共建单位,通过深入落实“心灵疏导”、“温暖陪伴”、“健康义诊”、“困难帮扶”等活动,共同努力将党建联建工作做好、做实、做细,让老年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今年以来,共开展健康义诊,讲座5场次,为独居老人做一餐团圆饭1次,帮助2名老人入住养老院,为5户困难老人申请了临时救助。
三、“党建+活动”共创和谐邻里情
以“党建 + 活动”为契机,根据辖区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联合共驻共建单位与辖区老年人共同开展了“巧手做花灯,欢乐猜灯谜”庆元宵品元宵、“浓浓粽香迎端午,粽传情意一家亲”、“相伴迎中秋,暖心团圆饭”、“九九登高夕阳红,邻里相亲筑和谐”文艺汇演以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多场次群众系列文化活动。极大丰富和活跃了辖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展现了老年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风采,使邻里情在党建氛围中不断升温。同时依托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搭建“老有所学”平台。不定期开展参观廉政基地、“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围绕老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真正丰富了辖区老年人多彩的晚年生活,提升了幸福指数。
四、“党建+互助”自治家园有作为
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适时、适度组织引导辖区老年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弘扬美德、居民自治、活跃生活等方面出力献策、发挥余热。发动身体好、热心肠的老人成立邻里互助队、红色物业监督小分队,对独居、空巢老人进行早晚敲门问候及生活中所需所求,既帮助社区及时了解老人动态,又营造了邻里之间互助互爱的和谐邻里关系。通过就近发挥作用,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不少老同志通过参加社区各类活动走出家门,融入了社区大家庭,丰富了其自身晚年生活地同时,也为辖区居民生活带来诸多的实惠与便利。
五、“党建+服务”爱老服务有力度
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提升社区服务能力,解决辖区独居、孤寡、高龄、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更好的做好助老、敬老、爱老服务,积极打造社区“乐享”食堂,更好的为辖区群众服务。每餐可以同时满足80余名老人用餐,并充分考虑老年人营养、口味等因素合理配餐。同时配备休息室和棋牌室,将党群关爱、便民利民服务、文明行为引导等服务功能最大化, 为辖区老年人“老有所乐”提供了良好的场地。
社区党委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化成为人民解难题的实际行动,将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作为始终不变的宗旨。今后,银水巷社区将继续立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大力提升服务活动的水平,做到真正“应老人之所急,解老人之所难”,使老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