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尺”量出睦邻情 水川镇巧化地界纠纷
来源:白银区人民政府 | 作者:白银区水川镇人民政府 | 日期:2025-05-28 09:25 | 阅读: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土地纠纷一直是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问题。水川镇直面矛盾,创新工作方法,以“丈量尺”为切入点,将冷冰冰的土地界限转化为温暖的邻里情谊。
“我们家要挨着几十年的老墙头砌院墙,邻居牛某某一直胡搅蛮缠,百般阻扰,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我来反映一下,希望镇上主持公道”,近期一位桦皮川村村民张先生情绪激动的找到镇综治中心反映,综治中心认真受理并分析研判,组织人员介入调解。
精准丈量,用数据说话,夯实调解基础
镇平安法治办协调自然资源所、司法所、村委会等多方力量组成的调解队伍,依据测量工具和土地确权档案,对争议地块进行实地查看。通过卫星地图比对、周边村民佐证等方式,还原土地历史原貌。“老张你家现有的墙头虽然年久,但根据现场丈量显示你们家院墙要往西移点,隐患点治理后护坡下面属于公共区域,属集体所有”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解释说,科学数据让老百姓无法辩驳。

柔性调解,以情感人,消融对立情绪
打破“就事论事”的传统调解模式,建立“倾听、研判、协商”的三步调解法化解邻里土地纠纷。一是倾听共情。分别主动上门拉家常,耐心倾听双方委屈,不急于评判对错,让当事人宣泄情绪;二是情理交融。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家族长辈参与调解,唤起往日邻里情谊;三是协商共赢。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提出置换土地、院墙共用、费用补偿等柔性方案。经过反复沟通协调,“你看就按照现在的这个位置砌墙,院墙共用,不损害你们双方利益,也比较公平合理”,调解人员手拉测量尺说到,随着界线木桩钉下,双方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回访普法,宣传引导,避免矛盾反弹
通过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当事人,镇平安法治办组织回访,劝解邻里和睦相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由网格员定期排查,对发现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同时,开展普法教育,组织“田间地头普法课”,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通过系列举措,水川镇以“丈量尺”为媒,有效止纷定争,类似的邻里土地纠纷逐步得以化解,下一步,水川镇将持续用温情化积怨,以情理法交融的方式化解土地纠纷,让乡村既守得住边界,更留得住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