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坚持“群众有感”监督护航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来源:白银区纪委监委 | 作者:白银区作风办 | 日期:2025-08-18 14:47 | 阅读:
实事怎么办,群众说了算。今年以来,白银区纪委监委坚持以“群众有感”为导向,以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为牵引,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通过走访调查、分析研判“三抓三促”社会监督意见、“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以“民声”定“民生”,推动建立部门单位实事清单、乡镇街道“一镇(街)一实事”清单,实现“群众想什么”“政府怎么干”和“纪委重点督”的闭环工作机制。
统筹多方力量,解决群众“忧薪事”
面对跨部门、跨领域的实事项目,白银区纪委强化统筹协调,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工作协调会,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工作体系作用,及时打通实事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今年2月,汪某在劳动监察、信访等部门多次反映其在某酒店工作时,酒店拖欠他们3万余元工资长期未结。区纪委监委了解到该信访事项后,及时向区领导反映,并立即督促区人社局与信访人和酒店负责人进行对接,全面了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症结,研究解决办法。在区纪委监委跟进监督推动下,相关部门单位迅速行动,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召集酒店负责人、工人代表协调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经多方调解,于今年6月帮助5名工人全额追回被拖欠的3.168万元工资。
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以推动整治政府项目、国企项目欠薪问题为切口,聚焦劳资纠纷易发多发重点领域,紧盯劳动合同签订、人工费用拨付、工资发放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建立问题台账,靠前跟进监督。同时,加强与信访、人社等部门对接,梳理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信访件,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有效化解欠薪痛点,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共追回拖欠100人工资142.86万余元。
压实工作责任,保障供水“生命线”
“去年水渠被冲毁以后,我们老百姓既着急又上火。新修复的渠道解决了土渠渗漏的安全隐患,既节水又高效,是一个一劳永逸、惠民利民的好工程。”水川镇关家沟村民在新修复的水渠旁对来回访的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高兴地说道。
年初,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走访过程中发现,周边4个乡镇19个村灌溉水渠及人饮管道因2024年8月暴雨损毁严重,共3000多亩农田灌溉受阻,2000多村民安全饮水受到影响。摸清损毁情况后,区纪委监委积极对接区农业农村、水务等相关部门,共同会商研判,迅速部署行动,在19个村同时启动5个“修复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力修复损毁渠道、供水管网等设施。
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派出4个工作组,通过明察暗访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实地督导各乡镇街道、应急部门值班值守及防汛工作,压紧压实防汛工作责任。同时,督促防汛救灾相关成员单位对全区所有供水管网、易涝灾害点等风险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隐患34个,以“监督常在”促“责任常在”,确保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
靶向精准发力,撑起就医“减负伞”
区纪委监委驻区委统战部纪检组在区医保局驻点监督时发现,许多肾病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花费较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该问题,该组向相关职能部门了解情况后,及时反馈驻点单位,区医保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心进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每次透析的费用支出、自费比例、报销流程中遇到的困难等情况。并积极与上级医保部门就打包付费政策多次沟通协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动实施血透治疗费用打包定额付费政策。目前,以三级医院的血液透析为例,月自付费用从593元降至232元,降幅约8%。加上诊查费减免等政策,预计患者每年可减少医疗支出约4332元。
今年以来,白银区纪委监委成立7个驻点监督组“嵌入”14家单位开展驻点监督2轮,综合运用“听、看、谈、访、查”等方式,推动相关单位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作为”。同时,积极整合监督力量,对群众诉求办理、实事项目进展开展巡回监督指导,对履责不力、工作滞后的,通过通报问题、约谈提醒等方式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实事办理取得实效。目前已推动职能部门健全完善各类制度机制110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6件。
我们坚持以集中整治统揽纪检监察各项工作,一方面认真履行监督专责和牵头抓总职责,严查蝇贪蚁腐;一方面用心用情抓整治、办实事,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可感可及。”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集中整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与职能部门联动,及时掌握实事办理进展,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变为‘履职清单’,动真碰硬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