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示范点案例展示 人民路社区:探索创新“3646”工作法,提升党组织凝聚力

来源:铜城党建 | 作者:人民路街道人民路社区 | 日期:2019-07-15 00:00 | 阅读:


  基本情况

  人民路街道人民路社区于2001年3月成立,辖区面积1.0平方公里,居民小区9个,居民住宅楼69栋,住户2438户、人口5129人。人民路社区党委下辖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67名,辖区驻科级以上行政、企事业单位7家。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甘肃省文明社区、甘肃省充分就业社区、市先进党组织、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市劳动关系和谐社区和区“双优”创建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

1.jpg

  总体发展思路

  人民路社区以党建引领奔小康和“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年”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全面创建党支部“八个标准化”。突出德治、自治、共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功能,深入推进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探索创新“3646”工作法(3个平台、6支队伍、4种机制、6民服务),不断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凝聚力。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创建三大主力平台,构筑有特色的活动阵地

2.jpg

党员活动室

  按照“五个一”标准推进党组织阵地建设,打造建成“一厅六室两中心”服务活动场地,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服务功能。

  一是打造党群便民服务平台。为辖区党员、居民开展“一对一”联系服务、组团式公益服务,部分在职党员进入小区业委会开展融入式管理服务提供平台。

  二是“金晚霞”助老服务平台。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建立社区“党建+助老”服务体系,实施“四心”工程,打造为老贴心服务的“亲老队”、“乐老所”和“暖心园”。

  三是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综治、消防、计生等部门联合电信公司设置专网,及时做到信息的采集、录入;利用QQ、手机微信群在各个物业小区建立工作群,向群里及时发布政策法规,网格员动态收集居民的意见反馈。

3.jpg

在职党员讲党课

  二、培育六支服务队伍,打造“党建+人才”工作模式

4.jpg

在职党员义务宣讲

  建立以党组织书记、“两委”委员、党务干部、群众骨干、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优秀企业人才为主的党支部后备人才库,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社区建设,为社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一是树立“强班子”导向,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夯实社区治理基础,提升现代社区治理能力。二是实施分类管理,打造社区党员服务队伍。根据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的特长、职业、年龄、兴趣爱好等情况,设置“六个“微岗位”,拟定适合社区发展需要的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指南。三是集聚专技人才,建立社区文艺人才信息库。深度挖掘辖区内居民中各类人才,把能人志士编入社区人才信息库,根据特长进行分类登记。四是用好小区人才,成立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将辖区单位老师、医生和各行业的技能人才发展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建立志愿者人才库,吸纳辖区各类热心公益事业的人群。五是依托“三社联动”试点,利用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工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六是发挥榜样作用,成立社区先进模范人才库。发现并宣介辖区内好党员、好干部、好邻居、好婆媳、老寿星、好少年,及时建档宣传树立标杆。

5.jpg

组织文艺演出

  三、落实四种工作机制,实现共联共享共建的融合载体

6.jpg

  开展户外主题党课活动

  一是确保社区“大党委”制扎实开展。邀请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团体参与社区治理。对在网格内发现的环境整治、设施建设、文明创建等涉及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共同利益的重要事项形成议题,在征求驻区单位、社区居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后提交社区“大党委”协商决策。

  二是确保“党建网格化”机制落地生根。深化网格党支部建设,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按照网格设置成立6个网格党支部,选优配齐支部书记,完善网格党支部领导下的“一长三员”(网格管理员、包片警员、信息员),形成社区党委领导、网格党支部管理、党员群众参与的网格组织体系。

  三是确保“民情流水线”工程贯穿始终。按照“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的流水线工作方式,网格员及时收集民情民意,整合碎片化民情信息,依托社区“民情直通”专线及时发现和收集辖区居民群众的生活动态、服务需求。

  四是确保“三社联动”项目助推社区多元化治理。借助“三社联动”项目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路径,把社区“大党委”网络、“三社联动”社会治理网格“两网” 融合起来,发挥党建联席会议和社区协商议事会的作用,为各成员单位党员提供了与社区党组织共联共建的平台。

7.jpg

在职党员清理沿街垃圾


  四、打造“六民”服务体系,提升社区综合“软实力”

8.jpg

开展义诊服务活动 

  育民服务涨知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组织党员干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重点培训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工作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亲民服务聚人心:依托居家养老服务、金晚霞助老服务,组织人员定期为辖区的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免费体检等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便民服务赢口碑:社区在为辖区居民提供常态化服务的基础上,实施代办、代访、代言的“三代”服务,同时在大厅窗口设置“有事您说话”的信息平台。
惠民服务暖人心:社区成立6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开展为辖区高龄、空巢、困难老人及残疾人、留守儿童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乐民服务怡身心:充分利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及现有文化资源,搜集挖掘社区和共建单位文化人才资源,组织开展以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为重点内容的文娱活动。

  安民服务人放心:通过实现网格化“五个百分百”标准,做好重点人群的管控工作。开展法律宣传、群防群治、安全知识讲座、微型消防站演练等活动,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9.jpg

为党员过“政治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