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示范点案例展示 大坝滩村:抓党建先锋引领,促乡村和谐发展
来源:铜城党建 | 作者:纺织路街道大坝滩村 | 日期:2019-07-31 00:00 | 阅读:
近年来,纺织路街道大坝滩村党总支在街道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实际,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推行了党建引领奔小康“1154”发展模式,创建了“1+2+8”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建设美丽、和谐、平安、幸福大坝滩。
一、基本情况
纺织路街道大坝滩村位于白银西区中心地段,有区位、交通、土地、市场资源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辖大坝滩、狄家台两个自然社,共有425户、1463人。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现有党员63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大坝滩村先后被授予“先进党支部”、“五好标兵村”、“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于2008年被列为白银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党总支将基层党建与各项工作有效衔接,不断培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富民强村产业,初步形成组织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发展格局,切实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先锋引领抓示范
一是坚持将严格落实“1+11+X”党内生活制度作为抓好党建工作的务实举措,通过组织召开“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教育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积极落实“1+2+8”服务模式,即“1个核心、在职无职2类党员、8个党员先锋岗”,将亮诺、践诺、评诺三个环节与党员党性体检相结合,有效督促党员敬职履责、为民办实事,不断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是丰富“固定党日”活动,结合创建文明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月一个主题,引导全体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激活党支部、党员争当先锋模范的新动力,着力开创党员活动新局面。
四是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扎实开展政策理论、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等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文化理论水平和廉洁意识,促进党员队伍思想作风、服务作风转变,夯实党建引领奔小康的基层组织基础。
二、立足村情谋发展
一是促进民生事业发展,建成大坝滩安居小区共四期10栋424套安置房及商铺62套、狄家台安居小区共两期8栋384套安置房及商铺67套,妥善安置了征迁农户的生活、就业,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现已投入使用的多功能综合服务楼面积达1310㎡,设有红白理事、物业管理、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服务室,另建成村级卫生所一处,可以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防疫、健康咨询等服务,大大满足了村民的各类日常生活服务需求。
二是依托优势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以物业经营业为主要模式,将村3#、5#综合服务楼部分楼层出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依托区位优势,发挥商业带动作用,准备以村集体牵头、农户集资入股的形式,兴建一处以科教培训、建材仓储加工为主的市场,进一步解决村民就业,提升村集体收入。
三是发动党员和村民群众成立党员创业互助会,建章立制完善互助会机构设置,充分发挥党群互助会在凝心聚力、致富引领方面的职能作用,为3名村民提供10万元创业帮扶资金,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产业注入动力。
三、凝心聚力构和谐
一是树立以群众为中心的服务导向,以加强社会治理、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通过党建群带群建,围绕“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一体,村级上下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扎实开展好民政保障、卫生健康、综合治理、扫黑除恶、三城同创等各项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村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健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以落实“四个走遍”为抓手,村“两委班子”带头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融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愿望诉求;积极推行村干部坐班制,每天至少安排1名村干部,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代办事项等服务;在重大节假日,落实领导带班和“零报告”制度,确保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得到预警稳妥处置;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困难户结对帮扶制度,在“两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走访慰问,传递组织温暖、拉近干群关系。
三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对村内各项事务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凡涉及村级重大事项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均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三议五会”民主决策程序进行,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严格实行党务村务公开,接受村民群众监督,保障他们的民主监督权利,让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经验启示
如何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归根结底要靠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只有抓住了党组织这个“龙头”,农村建设才真正有了“领头雁”。村党组织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发展本村经济为第一要务,立足村情,紧贴群众需求,深挖潜力,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紧紧抓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个关键点,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促进新农村建设上层次,村民收入上台阶,不断推动党在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