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1982文化驿站” 构筑乡韵精神高地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牛新建 | 日期:2018-10-10 00:00 | 阅读:

有一抹风景,只是一瞬间,便惊艳了目光;有一种遇见,只是一刹那,便永驻心田。遇见顾家善,就是遇见久违的乡情、乡愁、乡韵。

甘肃白银水川镇花村顾家善濒临黄河,与青城古镇隔河相望,人文历史悠久,500多年前以顾姓为代表的一族从江苏迁移到这里,保留了种植花木,改善人居环境的传统,花村顾家善因此得名。

奔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巍峨挺拔的连绵青山、涵养生态的水川湿地、镌刻历史的古渡遗址,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深烙印在水川儿女的血脉和灵魂深处,在这里完美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画卷。

金菊吐蕊、硕果盈枝,时值中秋,顾家善村“1982文化驿站”游客涌动,驿站白墙黛瓦、院落藤蔓绕壁,房前屋后的那一抹绿,灵动着无限的乡韵。 

“1982文化驿站”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顾家善村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这里既有“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园中”的自然生态景观,也是“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的花园式农村庭院,门口的红灯笼与中国结串联起了新农村的新变化,院内的三角梅与百日菊映照着新农村的新气象,这里既是白银区乡村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也是改革开放在西部贫困农村成功实践的典范,充分展示了白银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魅力和迷人风采。驿站三楼的国学馆和非遗展示厅,设计新颖、风格别致,这里不仅有香喷喷的美食,更有年代与文化、思想与灵魂的结合。这里文化与民宿完美相融,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倾听黄河涛声,还可以禅坐思考。杂粮府、悠久的酱坊、醋坊制作等当地村民都经营参与其中。

白银市白银区委副书记郝明告诉记者,1982文化驿站的打造,进一步丰富了白银区乡村旅游文化元素,有效促进了顾家善旅游大发展,对发展沿黄旅游经济带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也为周边群众致富奔小康增添了新的发展途径,给钟灵毓秀的水川镇再次注入了新活力。记者了解到,白银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文化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以“六朵金花”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建设活力无限,“一水、两路、六湾、八景、十村、一城”的金沟河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富民带。

同时,顾家善村党支部着力挖掘本村的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游到体验游再到文化游转型,在农家乐、渔家乐、各种采摘游、节庆游的基础上,加入了乡土文化的学习、体验,突出了以乡村田园景观和村落印象为核心的旅游吸引力。开办独具特色的仿古小卖铺,统一管理,定期收取承包费,通过资产发展的方式,打造特色休闲农家乐。

近年来,白银区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成功培育了乡坊强湾村、石村萱帽塔、桃园罗家湾、花村顾家善、古韵大川渡、大坪农业园乡村旅游“六朵金花”。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46万人,乡村旅游收入94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