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深化“双报到”机制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来源:甘肃党建 | 作者:白银区委组织部 | 日期:2025-08-22 15:19 | 阅读:
白银区以“双报到”工作为重要抓手,将机关党组织与社区需求紧密对接,通过清单化管理推动资源下沉、岗位化设置引导党员发力、制度化建设保障服务长效,在共驻共建中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让党员身影活跃在服务群众第一线,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全面覆盖 精准服务
“大爷,您血压数值要多关注,回去务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饮食严格控盐控油,若有头晕不适,及时联系我们。”近日,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党支部到五星街社区开展义诊活动。这是该支部年初与社区签订的服务项目,也是白银区区直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服务的一个缩影。
白银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共驻共建”为重要途径,建立健全“街居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常态化开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办、文明联创”等活动,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每季度召开1次“大党委”联席会议,围绕社区难题、共建事项、资源共享等问题开展协商议事,累计帮助社区解决具体问题700余件。
为推动区直机关优势资源全面下沉,精准匹配基层需求,白银区将408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党组织统一纳入报到范围,按照“地域相近、便于服务、共建共享”的原则,与54个城市社区结成对子,通过座谈交流、走访入户等方式,把“需求清单”具体到事、“资源清单”分解到岗、“项目清单”落实到人,推动签订共建项目352个;各党组织组建志愿服务队,每季度至少到社区报到1次,照单开展服务,累计帮助居民解决问题500余个。
设岗定责 发挥作用
“你好,常书记,我来社区报到。我申请认领政策法规宣传和环境卫生保洁岗位,为咱们社区出份力!”今年2月,白银区环卫局工作人员时俊超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如今,像时俊超一样主动到居住地社区认领岗位、参与社区治理的在职党员还有很多。
聚焦“有人来”,白银区通过“党员自主报、单位全面查、社区兜底找”方式,分单位建立起涵盖在职党员的“名录库”,覆盖54个城市社区的“通联表”,定期动态更新,推动在职党员精准定位报到服务社区治理。
紧扣“有事干”,指导社区围绕“平时干什么、急时需要什么、当前要解决什么”,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设立政策法规宣传、文明新风践行、环境卫生保洁等“十岗位”,引导在职党员立足专业特长报到领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着眼“干成事”,社区党组织每月组织1次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在职党员通过承诺践诺和志愿服务等方式,推动在职党员在网格中当好公益事业的服务员、楼栋管理的网格员等“六大员”,明确在职党员每半年至少1次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等要求,切实投身社区治理。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有70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各类活动400余次。
健全机制 巩固成效
“以前开展‘双报到’工作,更多是靠党员自觉干、党组织催着干。现在我们引入了‘双报告’考核激励机制,强化正反双向激励,全面破解‘报到不报到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白银区委直属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确保“双报到”活动常态长效、落地见效,按照“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共建共治”的思路,以“党建+互联网”为主要模式,依托“甘肃党建”微信公众号搭建线上报到平台,实现党员报到、服务记录、成效反馈全程数字化追踪,推动服务数据与网格治理信息实时共享、双向互通。
强化考核激励,将单位党组织参与“双报到”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纳入单位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在职党员参加“共驻共建”活动情况,作为在职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挖掘宣传“双报到”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推动“双报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营造党员干部群众支持、参与、推动“双报到”活动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