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商海写春秋--记白银解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拯鉷

来源:白银区人民政府 | 作者:白银区 | 日期:2017-03-02 17:43 | 阅读:

搏击商海写春秋
——记白银解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拯鉷

 

    有一片海,没有巨浪狂涛,却一样惊心动魄;有一种人,没有盖世功勋,却一样卓有成就,那就是商人。在铜城白银的非公有制企业界,一批搏击商海的人用自己聪明才智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白银解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拯鉷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初露锋芒
    张拯鉷1970年5月出生于靖远县北滩乡,兄妹6人,他排行老四。当年尽管他父亲在北滩中学当校长,每个月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因为家里人口多,生活仍然十分困难。 张拯鉷读初中时,发现有人用大汽车搞运输挣钱,便萌生了要退学买汽车挣钱的想法,而一心盼望儿子将来考上大学、给张家光宗耀祖的父亲自然坚决反对。然而,性格倔强的张拯鉷认定了这条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老师的挽留,依然收起书包回家,恳求父亲满足他的心愿。无奈之下,他父亲便设法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让他给长他6岁的二哥当下手跑运输,那时他只有16岁。两年后,他二哥招工去了国家单位,他便一个人起早贪黑地跑运输,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并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勤劳换来一辆大汽车,一定要用自己的汗水换来幸福的日子。
也许天生就是一个商人,也许上帝过于垂青,张拯鉷在繁重的工作中总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在村里,他发现乡亲们晚上灌溉农田时,马灯是个不错的照明工具,于是便到县供销社购买后回村里销售,陆陆续续几次下来,赚了2000多元。在一次闲聊中,得知县上计划把北滩至杜寨的8公里土路铺成沙路,他赶紧去联系承包了下来,一天拉20多趟,仅仅用四个月时间便完成了任务,挣得3000多元……
百折不挠
1988年,张拯鉷农转非后被安排到县农机局工作,端上了铁饭碗,但他不甘心在局里混日子。下半年,国家开始改革开放,推进中小企业租赁承包制,他抓住这个机会,并征得领导的同意,承包了杜寨物资公司,使得长期半死不活的企业很快焕发了生机,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然而,就在他事业发展之际,一次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一夜之间赔了2万多元。面对这样的局面,他父亲极度担心,怕今后经营不好会赔更多的钱,便坚决叫他先回家务农。就这样,他表面上回家老老实实地种地,可内心里的创业激情不减,并试图在家乡开拓新的领域。一年后,张拯鉷筹集资金办起了以米面加工、电气焊为主的综合加工厂,给乡亲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两年后的一次工作中,张拯鉷不慎被高压电击倒,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在县城住院治疗期间,他获得了许多外面的信息,产生了外出闯世界的冲动。于是,他把综合加工厂交给大哥经营,决定从事运输工作,挑战外面未知的世界。
一旦目标确定,便一往无前。张拯鉷不仅是敢想之人,更是敢干之人。随后,他找亲戚朋友借款5万元,购买一辆面包车,实现了开车的梦想。继而不断发展壮大,在白银尝试搞客运,去西藏尝试搞货运,去上海采购二手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张拯鉷走南闯北,吃了许多苦,受了不少罪,上了不少当。尤其在西藏期间,连续3个月,每天鼻子流血不止,但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承包任务……
张拯鉷是一个非常关注和搜集信息的人。在看电视的休闲之时,也不忘记从新闻中获取信息。2006年,他从新闻中得知县城将建设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后,感觉到商机来临。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此项工程承包竞争将很激烈。怎么样才能击败对手呢?他首先想到了外出考察,遂立即到周边的皋兰县等详细了解情况,详细掌握了工程建设的相关事宜,并很快给县上提交了项目建议书。有道是天道酬勤,还没有接触过集中供热工程的相关部门通过项目建议书弄清了项目建设的思路、作用等。就这样,张拯鉷击败5家竞争对手,顺利地于4月份承揽下了工程。按照县上11月1日准时供暖的要求,作为项目总负责的他,便多管齐下,一边订购设备,一边开始土建,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为了确保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他起早贪黑地奔波在施工现场,哪里有问题,他就出现在那里,及时解决各种问题。11月1日,靖远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保质保量地交付使用了,张拯鉷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积累了大量经验。
张拯鉷在商海搏击中,总是善于总结和思考。几年下来,他不仅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还积累了丰富的经商之道,为今后的事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7月10日,他融资200多万元,成功收购了靖远县昌明煤矿。然而,由于煤炭价格很低,加之销路不畅,在半年时间里只能靠借钱给员工发工资。面对此情此景,他很长一段时间内彻夜难眠,嘴唇上一次次结满了血痂。然而,他没有气馁,他坚信艰难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
2008年将近年关的时候,无情的煤炭市场终于向张拯鉷露出了微笑,并友好地向他举起了前进的路灯。南方雨雪冰冻发生后,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张拯鉷储存的几千吨煤炭很快销售一空。2009年4月份,他在保障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的前提下,还清了所有欠款。到9月底,企业的利润已经达到200万元之多。
奉献爱心
张拯鉷经历了人生的各种磨难与艰辛,尝遍了创业的酸甜与苦辣,但他在成功后,首先想到的是回报社会。为了让家乡老人感受祖国六十年大庆、白银发展的新变化,品尝难得一见的山珍海味,9月20日,他与几个朋友一起商议决定,邀请村上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到白银游玩3天,所有费用由他一个人承担。为了保证老人们的安全,他和朋友们进行了认真的策划,租了两辆豪华大巴,并请两位医院的护士全程陪护。26日一大早,百位老人像过春节一样,穿上干净的衣服,满脸笑容地登上了大巴车。10时左右到达白银西区人民广场后,老人们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个个走下汽车,头戴红色国庆联谊帽,手举小红旗,先合影留念,而后参观“改革开放30年白银市成就展”。中午在白银饭店用餐时,老人们就像贵宾一样,不仅得到饭店服务员的热情周到服务,还品尝到了在乡村难得一见的山珍海味。
张拯鉷是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为了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养育之恩,他特意设计了联欢晚会的节目,请了群艺馆的5名歌手在白银绿色生态示范园演唱了《今天是个好日子》《献给阿妈的歌》《我的父亲》等经典歌曲。在《献给阿妈的歌》的音乐响起后,600束康乃馨由工作人员献给现场所有的母亲。在《我的父亲》 唱完后,一位父亲上台讲述儿女对他的孝敬……整个节目欢乐温馨,让在场的所有子女受到了教育。
张拯鉷的行动感动了生态园的管理人员,27号上午,他们邀请10多人的小曲演唱小组前来助兴。期间,在疗养院参观的甘肃省委原书记李子奇和甘肃省轻工业厅原厅长吴敏得知此事后,接见了他,对他组织的这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下午,白银区福利院组织34名孤寡老人也到生态园旅游,张拯鉷立即召集参会的亲朋好友共同捐款2万多元奉献爱心。晚上,从兰州邀请来的4位秦腔名家和前来助兴的银光剧团演员给老人们表演了传统的折子戏。3个小时的节目要结束时,老人们意犹未尽,演员们不得不加演了一个小时。欢乐的时光似乎很短暂,28日早餐后,大巴车将恋恋不舍地将百位老人一个个安全送回了家,而张拯鉷却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其实,张拯鉷这几年奉献社会献爱心的行动就没有间断过,先后多次捐款支持北滩乡的教育事业,修建乡村公路,捐助多达40余万元,
再创辉煌
张拯鉷现经营四家企业,年纳税达到100万元以上,同时解决了300多人的就业,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靖远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不前,而是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寻求新的商机,拓展新的领域。2009年10月,他收购了濒临倒闭的一家企业,成立了白银金阳光工贸有限公司。2010年4月,与一汽解放汽车白银销售公司达成共同经营协议,启动了已经3年没有经营的项目,并于2010年8月18日正式开业。2011年又收购了一家即将破产的企业,建设了物流、仓储基地。
市场经济的大海,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张拯鉷驾驭 他的方舟正稳健航行,前面也许有暗礁浅滩,但他一直向着自己理想的彼岸航行,期待再创辉煌,体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杨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