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委党史办积极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来源:区党史办(地方志办) | 作者:区党史办(地方志办) | 日期:2017-10-11 00:00 | 阅读:
近期,各地掀起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热潮。白银区委党史办也按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反映出习近平什么样的优秀品质”“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交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反映出习近平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一)真实地反映了造就一个优秀领导人的过程
1.心中有民,实事求是——有民心。村里吃水困难,他就带领村民打了一口吃水井,冬天下到水里往外挖泥土和石块,站在刺骨的冷水里一干就是挺长时间。他下决心办沼气,有效解决了村民们祖祖辈辈烧柴的大难题。他给村里办了一个铁业社,有效解决了社员劳动工具的需求。他带领村民打了5大块“水坠坝”,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的耕地。他还办了一个代销店,方便村里人购买日用品。他把延川县奖励给他的一辆三轮摩托车,换成了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供全村使用。青年习近平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年多的时间,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给村里带来很大变化,过去一到春天青黄不接就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一时间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
2.敢于担当,敢作敢为——有信心。没有担当,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也就不可能有实干。同样,没有实干,再大的担当也落不了地。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过来,不管是在什么层级上,他都以担当和实干著称。在河北正定,他冒着风险向上级申请减征购粮,缓解了正定群众的口粮问题;在福建宁德,他上任不搞“三把火”,而是首先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提出“弱鸟先飞”的思想观念;在浙江,他经过深入系统的调研提出“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积极建设法治浙江,真正做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3.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有决心。要求党员干部担当和实干。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不管是谋事、创业还是做人,都要讲一个“实”字。他强调党员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把“担当”作为干部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他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突出强调了“信念坚定”“敢于担当”这两条时代要求。他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他还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关于实干,习近平总书记谈得就更多了,他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强调“要有钉钉子精神”,强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些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极大的警醒。
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用这两句话概括了我们党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也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推动事业前进。新状态、新姿态,关键是担当和实干。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的那样,像习近平总书记一贯要求的那样,真正做到敢于担当、善谋实干、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扎扎实实作出业绩,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历史。
(二)生动地体现了一个优秀党员干部的品质
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作为,清楚明了地反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诸多优秀品质:
1.坚持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重新唱一唱“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的抗大校歌,想一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热血青年对延安的向往和奔赴,看一看中外记者访问团关于“中国的未来在延安”的一致评价,就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印象。
2.坚持群众路线,不离百姓。习近平同志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带领众多社员抓革命促生产,是乡亲们接纳和培育了他,所以他对群众的感情是那样真挚和深厚。2008年他看望“刘巧儿”原型封芝琴老人时的家常话,就表明了他对前不久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苍天》中马锡五同志所办“刘巧儿”案件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你是刘巧儿的原型,刘巧儿的事迹大家都知道,它既是一种文化,又是法制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还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一段佳话。你这段故事对现在的干部,对下一代都很有教育意义。
3.坚持进取奋进,不怕苦累。这和毛主席当年所强调的“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正是一脉相承,当时延安本身的自然条件很差,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又进行严密封锁,客观条件可以说是相当差劲的,然而在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之下,在周副主席等高级领导人带头纺线的鼓舞之下,大生产的春风吹绿了南泥湾的田野,边区的出产解决了广大军民的用度还大力支援了前线。年轻的习近平能够在偏远地方领导社员兴修水利改良土地,不正是这种延安精神的直接传承?
4.坚持政治方向,不偏航道。作为具有红色后代特殊出身的领导同志,可能大家对习近平同志特别欣赏的一点就是他对革命前辈的无比敬仰和深厚感情,而这正是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在今年的6月初,习近平同志来到当年的列宁学校,对同学们说,列宁学校是在陕甘边红色政权创建根据地时诞生的学校。革命先烈们当年建立红色政权闹革命,目的就是要摆脱剥削压迫,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更好,使我们这些劳苦大众的孩子们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88年,这块根据地创办75年,我们这所学校建校75年。希望你们这一代年轻人不要忘记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付出的坚苦卓绝的努力,一定要珍惜当前的好时光,好条件,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奋发有为,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5.坚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毛主席当年在延安发动整风运动,为的就是解决思想路线问题,要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在党内形成和巩固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来我们党正是靠这条路线指引取得一个又一上的伟大胜利,而之所以出现一些重大挫折和失误,也正是因为偏离甚至背离了这条思想路线。从刚刚公布的习近平同志关于“党建决定”的相关讲话和文章,我们也处处都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实事求是的真切体现
6.坚持艰苦奋斗,不弃不馁。这在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都是非常显著的。有一个事例相当典型,在1939年8月蒋介石召集国军将领和八路军将领开军事会议时,国民党军的军官都是崭新笔挺的呢子军大衣和锃光瓦亮的高级皮鞋,看起来非常英俊威风;而朱总司令副总司令刘伯承师长贺龙师长等八路军将领,却是打着补丁的旧军衣和草鞋绑腿,看上去是那样地寒酸。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习近平同志最近讲,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无数困难,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
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们的启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确实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对于更好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主要有一下四个方面的启示: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艰苦奋斗、踏踏实实为民服务的精神。一是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插队时期的干劲,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磨炼,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务实肯干讲科学的精神。四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热爱基层的精神。五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追求执着、做群众工作细致、热爱学习、服务基层的精神。
2.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和品格,最终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持之以恒精神。我们要以总书记为榜样,向总书记学习。习近平主席插队七年只吃过一顿大米饭,可想而知当年习近平主席生活有多苦。习近平主席是以自身经历给全国人民树立榜样,在任何职位上都要认真踏实工作。我们必须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像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为人民办实事的承诺那样,一心为民。
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是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干精神。一个人只有双手抵地,触及泥土,眼神才会不同。七年知青岁月,丰富了习近平主席基层工作经历,也让他更了解基层民众的生活和思想。我认为,这也是主席如今执政能如此关注民生的一大重要原因。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深入基层,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这就是人民的好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踏踏实实一步一步,从群众中来,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从最基层的干部做起,心里一直有百姓。
4.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带领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爱国精神。知百姓冷暖,替民众操心,为人民解忧。这就是我们敬爱的习近平主席,因此我们必须支持习近平主席,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更富有!事实上有这样特殊经历的领导人是全中国老百姓的幸事!接地气,了解民间疾苦!真是人民之福!读了文章,觉得好真实,中国梦也变得好真实。他带着中国人民走向复兴之路,中国梦在习近平主席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实现!
5.学习习近平主席与四十多年前一样亲民没架子,为民办实事的亲民精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采访实录全都是老百姓的对话,非常真实可信,内容选取和时机选择相得益彰;采访组深入最基层一线,用细节打动读者,文风质朴,非常感人。让我们理解了人民领袖总是来自人民之中。文章写得生动感人,把读者带回到当年的梁家河,让读者真正体悟到人民领袖和人民在一起。习近平主席从小就是一个能吃苦、做事踏踏实实的人,现在他和下乡的时候一样,一心为人民谋利益,看了文章,写得好朴实,看了让人感动、落泪。觉得总书记就在我们身边,他来自人民,情系群众,他的实事求是精神,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读书学习的热情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6.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踏踏实实干事业,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踏实源于理想、踏实展现品格、踏实体现担当,这篇文章确实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作品,也给我们写作提供了范例。通篇都是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习近平主席求实的品质、执着的信念和好学的精神,展现了独特的人格魅力。文章中写到“习近平这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志存高远。但他的远大理想,恰恰不是当多大的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 为老百姓办实事 ”,这句话能够给每一位党员干部带来深深的启迪。读了这篇采访实录,我深深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始终和人民心连心。
三、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应该怎样做
1.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忠实践行“两个绝对”,把总书记嘱咐的每一件事情都办好、落实好,争当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白银的排头兵。
2.坚决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既要了解总书记重要思想的起点和源头,又要注重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等精神养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观、政绩观,努力践行好干部标准,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3.坚定不移的抓好学习武装。既要抓紧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与总书记成长经历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党校等教育培训阵地进教材、进课堂,还要把握“领袖人物成长经历也是党史、党的理论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拓展党史研究领域。
4.坚定不移的抓好宣传教育。要把干部教育与大众教育结合起来。在抓好党内干部教育的同时,积极运用大众化方式、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和人格魅力,把西宁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信”与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党的领袖、人民领袖的“爱”结合起来,形成和保持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整体性、实践性、持续性绝对忠诚,凝聚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篇章而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