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东征作战

来源:区党史(地方志) | 作者:区党史(地方志) | 日期:2018-06-11 16:44 | 阅读: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抗日运动,中共中央决定把国内革命战争同民族革命战争结合起来,加强对日作战力量和扩大红军。为此,于1936年2月组成以彭德怀为司令、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
  2月20日晚,渡河战斗打响,东征战役开始。红军备军团从陕北清涧以东的沟口、河口等地强渡黄河,突破了阎锡山靖绥军延黄河东岸构筑的堡垒封锁线。接着,红15军团在石楼以南歼晋绥军一部,红1军团在中阳县关上村、孝义县兑九峪等战斗中打退晋绥军的反击,至2月下旬控制了石楼、中阳、孝义、隰县之间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临时后方根据地。
  这时,阎锡山一面急电蒋介石求援,一面将晋绥军机动兵力编组为4个纵队,从南、东、北3面向石楼方向反击。红军以一部分兵力分别在石口、关上村地区钳制晋绥军第1、4纵队,集中主力歼击兑九峪及其附近的第2、3纵队。3月10日,红军主力从郭家掌、大麦郊地区出动,击溃阎锡山组织的第一次反攻。
  从3月上旬起,蒋介石的中央军陆续进入山西,其第25师主力开到灵石,第141、142师正向介休、灵石间开进,第13军准备从风陵渡北上。晋绥军4个纵队再次向石楼方向反攻。这样太原和晋南、晋西北的防守兵力减弱。红一方面军决定向南、向北发展进攻,扩大战果,遂以15军团一部和第30军等部组成中路军,随总部在石楼、中阳、孝义、隰县之间地区吸引钳制靖绥军主力;以第1军团和第81师主力为右路军,沿同蒲线南下,占领霍县至侯马间广大乡村,以15军团主力为左路军,从灵石以西地区北上,逼进太原附近昀晋祠。阎锡山急忙调兵回防太原。红15军团乘虚北上,经娄烦镇、岚县向兴县方向前进,随后转到康宁镇,同在罗峪口渡过黄河的红28军会合。
  3月下旬,进入山西的国民党中央军编为3个纵队,由陈诚担任山西“剿共”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围剿”红军的行动,企图封锁黄河,分别围歼各路红军于黄河以东地区。同时,蒋介石强令驻陕西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向陕甘苏区进攻,袭击红军的战略后方。
  由于敌情变化,红一方面军决定收拢兵力,准备集中力量歼敌,从4月4日起,红军右路军、左路军即从南北两线向中路军靠拢,4月14日,红28军军长刘志丹在进攻三交镇战斗中壮烈牺牲。红军随后于4月下旬实现了集中计划,这时,蒋阎军以7个纵队向红军包围过来,妄图围歼红军于黄河东岸的狭窄地区。为了团结抗日和避免不利决战,中共中央命令红军全部西渡黄河,回师陕北。从5月2日晚至5日,分批经清水关、铁罗关西渡黄河,返回苏区,胜利结束东征。
  红一方面军的东征,是一次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共歼国民党军约7个团,俘4000余人,扩大红军约8000人,筹款30余万元,在山西20多个县开展了群众工作,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东征战役推动了抗日运动的发展,巩固和发展了陕甘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