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土地改革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2-09-30 10:11 | 阅读:
二、土地改革
1、进行土地改革,满足群众要求。解放前的水川、北山、北湾一带农村,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使广大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农民无地可耕,向地主租地要先交部分地租,地租额占收获量的30—50%,甚至更高。地主过年过节或婚丧嫁娶,佃户还要送礼和提供无偿劳动。农民因疾病、婚丧、度荒和青黄不接,不得不向地主借高利贷,年利一般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此外,农民还要承受国民党反动政府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层层盘剥。因此,农民的基本生活根本没有保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地主阶级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沉重压迫,给广大农民带来无限的贫困和痛苦,严重扼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彻底摧毁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劳动人民才能翻身做主人,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因而,获得解放、翻身已做主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实行土地改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解放后,水川、北山、北湾农村获得新生,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西北军政委员会《关于农村减租办法》和甘肃省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迅速掀起的剿灭土匪、减租反霸运动中,改造乡村基层政权,初步建立农民协会。广大农民经过党的教育和斗争实践,觉悟程度普遍提高,对土地的要求已很迫切,这就为进一步发动群众,迅速进行土地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3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为在全国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土地改革法》指出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951年8月5日至22日,中共甘肃省第二次代表会议在兰州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确定1951年冬至1952年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并发布关于新区土地改革的指示,对土地改革运动做出安排部署。北山区委、水川区委、北湾区委依照中央和甘肃省政府关于土地改革运动的政策法令,结合各自农村的特点,于1951年10月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2、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土改。1951年10月后,上级派土改工作队员共214名,分为22个工作组,分别深入到水川区、北山区和北湾区3乡具体负责和指导乡村的土地改革。土改工作组进村后,利用各种会议、黑板报、访贫问苦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土地改革政策,发动群众,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同时培养积极分子和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于1951年11月1日制定并印发《土地改革宣传提纲》,明确提出“用党和人民政府土地改革的主张和政策,教育农民群众,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清除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束缚,解除农民思想顾虑,进而团结和组织起来,坚决地消灭地主阶级和封建剥削制度;并向城乡其他各阶层人民和爱国人士进行土地改革宣传,揭发地主阶级的罪恶和阴谋破坏,说明农民要求土地改革的正义与合理,动员他们积极支援和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孤立分化地主阶级,巩固反封建统一战线,造成农村土地改革的浩大声势,为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给国家工业化准备条件而斗争。这就是我们土地改革宣传的总任务”。针对当时贫雇农对土改有为难情绪,怕打击报复,各工作组根据《土地改革宣传提纲》,采取个别访问、召开家庭会、座谈会,算地主阶级的剥削账,组织典型诉苦会等方法,启发、诱导、提高贫雇农的阶级觉悟;对他们宣传土地改革的基本政策;加强贫雇农思想教育,提高阶级觉悟;加强具体政策和策略教育,把农民觉悟提高到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水平;加强农民团结互助,发展生产的教育;教育贫雇农热爱祖国,热爱毛主席、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同时,整顿农会组织,使农民协会真正成为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执行机关。通过宣传教育,整顿组织,广大贫雇农的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参加土改斗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3、划分阶级成分,分配斗争成果。土改运动一般以乡(基本为现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其工作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调查研究,宣传政策。土改工作队首先了解本乡本村各种人的情况以及土地和其他财产占有情况,并收集各种人对即将进行的土地改革的反映。然后召开各种会议和利用各种场合,讲明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政策深入人心,让群众真正懂得人民政府的土地政策和办法,使土改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发现农民积极分子,健全农民协会,纯洁干部队伍,增强土地改革的领导力量,为土地改革进一步展开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个阶段是讲阶级、划阶级,评定阶级成分。讲阶级主要是向农民讲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向群众讲明划分阶级成分的政策标准。不仅讲明道理,还举例说明,便于农民理解和掌握。划分阶级主要是划清敌我界限,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政策,团结农村90%以上的群众。评定阶级成分时,采用本人自报,群众公认,民主评定的办法。本人如对评议不同意,可以申辩,对错划的,经审查核实后,予以纠正。经过土改工作组深入细致的工作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评议,水川、北山两区和北湾区3乡5851家农户,共评定雇农981户,占总农户的16.8%;贫农2656户,占总农户的45.4%;中农1444户,占总农户的24.7%;富农425户,占总农户的7.3%;地主345户,占总农户的5.9%。
第三个阶段是没收、征收土地和财产,分配斗争果实。在具体执行和实施中,认真贯彻土地改革政策,使土地等生产资料回到贫苦农民手中,彻底摧毁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水川、北山两区和北湾区3乡共没收、征收土地77689亩,房屋2133间,耕畜918头,农具5557件,粮食1694市石,其它生产和生活物资32336件。在分配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时,按照“满足贫雇农,适当照顾中农和其他贫苦人民”的精神,在维持原耕原用的原则基础上,采取抽多补缺和自报公议、反复协商的办法,经农民代表大会通过,合理分配,让广大农民感到公平合理。
第四个阶段是结束土改,布置生产。由于土改工作组的组织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水川、北山两区和北湾区3乡的土改工作历时约150天,于1952年三四月先后结束。经过土地改革,农民中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党组织、农民协会和土改工作组共同研究土改结束后的工作,制定发展生产计划,把翻身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生产建设上来。同时,号召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劳动互助,以克服生产中的各种困难,争取丰收,支援国家建设。
4、开展土改复查,巩固土改成果。为了巩固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开展土改复查工作。皋兰县从1952年10月15日至1953年5月20日,靖远县从1952年11月5日至1953年5月初,各自分3批在全县进行土改复查工作。水川、北山两区和北湾区3乡在土改后期复查中,一是对漏网地主重新划定成分,对有“反攻倒算”行为的不法地主,各区、乡组织群众进行斗争。鼓励表现较好的地主好好劳动,遵纪守法。打击不法地主嚣张气焰,使其坦白悔过。水川区将土改中错定成分户,根据调查了解的实际材料,经过群众反复讨论和证实,上报区土改团审核,最后报县委批准后,又经乡农民代表会通过,宣布改定结果。二是对错划为地主的中农和其他成分的农户,根据剩余果实的多少和本人的要求及征得群众同意,按照政策进行退补财产,做到本人同意、群众满意。三是整顿基层组织,加强政权建设,加强农民内部团结,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针对土改后一些干部存在的松劲、退坡、工作撒手不管、强迫命令、脱离群众、违法乱纪等严重问题,作出严肃处理。对涌现出的积极分子,经过学习,提高觉悟,选拔一批担任乡、村干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5、贫苦农民翻身,农村面貌巨变。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水川区、北山区及北湾区3乡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废除后,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经过土地改革,农村的雇农、贫农和普通中农所拥有的土地较土改前成倍增加,尤其是贫雇农增加幅度更大,他们的住房、农具和牲畜的拥有量也同样成倍增加。农村中的封建统治彻底摧毁后,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土改中,旧政权的保、甲制度被完全废除,地主阶级被打倒,恶霸、土匪、反革命分子有的被镇压,有的被关、管。土改中共审判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土匪、恶霸、反革命分子等541人,其中处决7人,判处徒刑和管制者534人。整顿和建立健全各种基层组织,如农协、民兵、青年团等,农村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广大农民当家做主人,在政治上彻底翻身。
土改后,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被打碎,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翻身农民把土改中得到的胜利果实,绝大多数投入到生产中去,大家纷纷订立爱国增产计划,组织劳动互助,购买牲畜、添置农具,积储肥料,兴修水利,精耕细作,改善经营,为农业生产打下基础。由于土改的成功,在经济上、政治上得到解放的农民,迫切要求在文化上也得到翻身和解放,农村掀起学习文化的热潮。普遍办起夜校、识字班等农民课堂;农村剧团、演唱组和秧歌队等文化娱乐组织也在各乡出现,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