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党的组织和作风建设
来源:白银区人民政府 | 作者:白银区地方志 | 日期:2025-06-26 10:40 | 阅读:
1、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1962年1月开始,白银市郊区在整风整社后期,开展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在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工作中,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历史、思想作风、执行政策等情况审查了解,全面掌握情况。同时,发现和教育整风运动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培养新生力量。在此基础上,对领导核心弱和不能胜任工作的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调整,切实将优秀分子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充实领导核心。
2、重视发展新党员的工作。发展新党员工作,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要坚持“更高更严”的标准,严格履行入党程序,确保党员质量。针对党员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在抓好党员教育工作的同时,按照“积极慎重”的建党原则,有计划有控制地吸收一批经过运动考验的积极分子入党。具体要求是凡是党员达到农业人口总数2.5%的生产队和党员较多的单位,不大量接受新党员,主要抓好党员培训教育、组织整顿和巩固提高及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凡是党员尚未达到农业总人数2.5%的生产队和党员力量较薄弱的单位,吸收部分够条件的优秀分子入党;对于一些长期落后的社队或地区,经过整顿,除个别成熟对象可吸收外,主要做好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为今后建党打好基础。
3、调整党的基层组织形式。由于部分生产队和工矿企业的基层组织形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因此,在整风整社中结合整党工作,对党的基层组织形式进行调整。凡是党员在50人以上的生产大队,设立总支委员会,选举委员5—9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2人,所属生产小队设立支部和小组;党员10人以上不满50人的生产大队设立支部委员会,选举委员3—7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所属生产小队设党小组;党员不满10人的生产大队,设立支部,不设支委会,选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分管各项工作。小队党员3人以上的建立独立的党小组,只接受生产大队党组织领导,党员不满3人的可参加临近党组织的组织生活。经调整的党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领导作用。
4、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针对基层民主生活会议制度不健全、不正常,部分组织长期不召开委员会议或支部会议,重大问题独断专行等问题,通过整风整社彻底纠正,切实坚持集体领导,重大事项交由支委会或党员大会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出决定,分工负责,贯彻执行。建立健全定期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公社党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生产队党组织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小队党组织每月召开2—3次党员会议。建立党内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增强和提高党内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建立健全请示报告制度。
5、抓紧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结合整风整社,对党员、干部普遍进行一次思想作风、工作方法、执行政策等情况的考察了解,教育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采取“听、看、问、帮”的办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并做好处理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组织生活和党章制度。支部每月至少过两次组织生活,上一次党课,边学习,边检查,边改进,不断提高觉悟,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坚决按党章办事。
6、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风整社运动中,城市和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基本是纯洁的,党员绝大多数是好的或基本上是好的,他们在领导群众发展工农业生产,办好人民公社和在各项实际斗争中,发挥极大的组织领导作用,这是主要的方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不能认真执行党的政策,“五风”相当严重,在一些少数地区,强迫命令,违法乱纪,贪污腐化,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使党群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在党的基层组织中,有的领导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有的书记工作能力弱、水平低、思想糊涂,挑不起担子。有些企业单位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严重,这些问题虽是少数,但危害极大,如任其发展下去,不仅党的政策无法贯彻执行,而且生产会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各级党组织开展整顿思想作风,加强组织建设。首先在认真整顿基层组织的基础上,坚决纠正“五风”,加强群众观点、政策观点的教育,使每一个党员、干部懂得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从而树立起严肃执行党的政策,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其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贪污腐败坚决查处,绝不姑息;第三,调整软弱涣散的班子,把政治可靠、吃苦能干、乐于为群众服务的人员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替代能力弱、水平低的班子,搞好生产。经过以上工作,党内正常的生活秩序恢复,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均取得明显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