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四个聚焦”建强村干部队伍
来源: | 作者:高承辉 | 日期:2020-08-24 15:08 | 阅读:
近年来,白银区大力实施“头雁工程”,聚力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不断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切实建强建优村干部队伍。
聚焦“精选”,优化结构。着眼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人选不足等问题,坚持在拓渠道、严把关、抓后备上下功夫。拓宽选人渠道,公开招考6名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干部同步纳入管理,深入挖掘乡贤能人、回乡青年、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人才资源,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严格人选把关,建立村干部区乡常态联审制度,制定村干部队伍考核“负面清单”,严格把好人选的政治关、能力关、群众关,今年已对411名进入村干部队伍人选进行了区级联审。抓实后备培养,着眼村“两委”换届,全面排摸后备人选,按照1:1原则,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加大村干部后备力量培养力度,目前已纳入后备库400余人。同时,坚持发展党员指标向村级倾斜,将优秀青年发展成为党员,纳入后备管理,今年共发展农村党员27名。
聚焦“细育”,提升素质。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分类精准施培,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有力抓手,通过区乡两级组织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将村党组织书记纳入白银区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依托线上培训,线下集中授课、外出观摩等,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带头人整体素质水平。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新上任乡村干部培训班1期,区乡两级组织村干部培训3000余人次,收听收看省、市委组织部“党课开讲啦”5期2000余人次。科学帮带培养,建立落实“一对一”“老带新”等帮带制度,安排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邀请退休老书记、老委员等返村,对新任党组织书记、“两委”委员进行帮带培养,教方法、传经验,促进迅速履职、发挥作用。
聚焦“严管”,精准规范。白银区坚持抓日常、抓考核,不断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健全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值班坐班制度,区委组织部、乡镇定期不定期对人员在岗、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等情况进行实地督查。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议事决策和工作运行程序,严格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定期组织开展村干部法治和廉政警示教育,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严格考核评价,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双述双评”考核制度,让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接受组织考评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对其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准确评价。综合运用考核结果,实行村干部绩效补贴制,将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年度工作整体表现考核情况作为待遇报酬、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以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有效激发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聚焦“厚爱”,加强激励。综合运用各类奖励政策,进一步深化正向激励导向作用,用“厚爱”激励促干部担当作为。在政治激励上,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干部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全面落实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等政策。近些年来,20余名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考录为乡镇公务员;全区有179名村干部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在经济奖励上,严格落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文件精神,从2020年1月起,村干部基本报酬、组干部误工补贴分别提高到人均3.2万元和1.1万元,村“两委”正职“一肩挑”的村干部年报酬达到4.5万元。同时落实村、组干部正常增长机制,村、组干部在村每任职一年,工龄补贴标准每年增加480元。对选派专职化村书记给予每人每月800元岗位补助。在精神奖励上,通过“铜城党建”微信众公号、甘肃党建白银区平台等,对优秀村干部个人事迹、村党组织优秀经验做法进行宣传,营造争先进、当先锋的浓厚氛围。
(撰稿:高承辉 审核:高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