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吉:西北抗日义勇军血战红砂岘纪实
来源:铜城文学 | 作者:铜城文学 | 日期:2020-12-25 09:23 | 阅读:
红砂岘,位于白银市西北部九公里处,民国时为皋兰县北山乡第四保,今属武川乡崖渠村。
民国二十二年(1933)四月,中共甘宁青特委策划,在兰州水北门发动兵变,因起事仓促,发动后遭敌突击,被迫退出战斗,起义士兵二十余人,经义勇军接应,奔伏龙湾大岘,有义勇军战士后长川人李树昆等带至崖渠水会合,增编一个大队,贺晋年任大队长。西北抗日义勇军约400余人,在靖远、榆中、皋兰、白银交接地区活动,打土豪,分粮食,宣传抗日反降,为国民党政府所不容,由蒋介石亲自下令,命青海马步青部之马二虎黑马队,宁夏马鸿宾三十五师之一百零五旅叶成章骑兵,兰州驻军袁福昌骑兵团,靖远李贵清骑兵营,绥靖公署张绍武骑兵连,共5000余人,组成“三省联军”,限期消灭。
四月某日凌晨,袁福昌骑兵三百名为前锋,首先入犯。时义勇军居红砂岘,该村庄当时人不多,只有几户种地的农民。义勇军不知敌将至,只放岗哨数人,及发现敌情,敌已将红砂岘三面包围,枪声骤起,义勇军战士来不及集结,已无法统一指挥。仓促之间,队伍分成几支突围。退至山坡,遇敌拦阻,贺晋年带十余人率先冲出,以掩护总指挥王儒林等上山,旋节节抗击,毙敌七八名。然敌强我弱,无法抵挡敌之凶猛攻势,遂被迫退菜籽沟。不想菜籽沟绝壁挡住去路,敌两头迂回,王儒林度不可出,即令从者速将枪支埋藏,即遭优势之敌所俘。
后山之义勇军领导人孙作宾,李慕愚,吕振华等已无法突围被俘,余被冲散。王丕荣等一百余名义勇军战士勇猛冲锋,直出红砂岘东之红沟,到达涝池,遭敌青马马二虎迎击包围,就于涝池内与敌展开肉搏,黑马队残暴之至,人性灭绝,挥刀乱砍,我义勇军战士躯体填满涝池,血流浮尸,惨不忍睹。王丕荣负伤落马,敌以为死,夺其枪,抢其马,王被当地群众所救。
参谋长张子明,骑兵大队长杨得胜率百人且战且退,迤逦涝池,见其惨景,悲愤不已,誓与敌决一死战,报仇雪恨。遂不顾马二虎与“冶骡子”联合夹击,奋勇战斗,弹尽,用刺刀,刀弯,以枪托,直杀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除张子明,杨得胜个别脱险,余尽遭毒手。贺晋年,吕明成率六十余人突围,冲突中,明成受伤,战友扶吕上马,行未远,遇叶成章骑兵,展开枪击。吕明成善使双枪,枪法颇准,敌纷纷落马,然自己亦伤重堕落马下,敌以为是王儒林,遭到枪杀,首级被带去一条山示众。贺晋年被俘,手下十多人皆战死。
战斗中,川口人李树昆,高汉书因熟悉地形,间道脱险。一景泰籍战士被流弹击中负伤,寄养农民家,伤愈后返回原籍。另有一四十余岁老战士带一十七八岁小战士,在村民张康忠掩护下,扮成农民,脱离险境。
红砂岘战斗,惊天地泣鬼神。西北抗日义勇军成立四十余日,在十倍于己优势之敌包围下惨遭失败,近300名战士为国捐躯。
(作者简介:刘延吉,白银区武川乡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30万字长篇纪实小说《远山鞭影》,25万字作品集《北山见闻录》,中篇小说《过六人生序曲》等。参与《白银市志》编纂,任编辑。此外报刊发表文字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