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2-07-28 00:00 | 阅读:
一、减租反霸
1951年12月土地改革以前,水川、北山、北湾境内一直沿袭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村大部分土地为地主所占有。土改前,境内有人口2.8万人(皋兰县水川区2363户14653口人,北山区1859户11248口人,靖远县北湾区所属3乡共2000余人),耕地10余万亩,人均约4亩。但各阶级对土地的占有悬殊很大,占总人口7%的地主占总耕地的53.4%,人均30亩;而占人口76%的贫雇农只占地20%多,人均约1亩。地主人均占地是贫雇农人均占地的30倍。多数农民只能靠租佃土地,出卖劳动力为生。年景好一点,交完地租尚可勉强度日,遇有灾荒,农民白白辛苦一年,只得逃荒要饭,流离失所。境内的水川、北山两区地处皋兰北山,十年九旱,农民租地生活十分艰辛。
为削弱封建势力,减轻地租负担,改善农民生活条件,195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团35人,到皋兰进行减租反霸试点工作。12月23日,省委选派干部和革命大学学员229名,皋兰县抽调干部111人,组成340人的工作团在贾长明、徐良谟的带领下到达皋兰农村。工作团首先利用干部会议和群众大会,给群众传达有关减租减息的有关方针政策,讲解减租减息的重要意义。经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减租为了削弱农村封建剥削势力,发展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封建制是可恨的东西”。其次,广泛发动群众倾诉地主阶级利用地租﹑高利贷等多种形式盘剥佃户、租户、雇户的事实,揭露地主恶霸欺压农民,残害农民以及用残酷的手段逼租、逼债、巧取强夺的累累罪行。工作团注意发挥群众的集体智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使党的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意志,为减租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作好充分准备。
1、水川区、北山区减租反霸斗争情况。1950年12月23日,在省委直接领导下,减租反霸皋兰工作团340人到达皋兰各区、乡农村,截至翌年5月26日,共5个月时间,分两期开展减租反霸斗争。水川区和北山区各乡在减租反霸皋兰工作团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大张旗鼓地开展减租反霸斗争。
抓紧阶级斗争的中心环节,从群众的迫切要求出发,发动群众。当时,农民群众反封建的迫切要求就是打倒恶霸和清算贪污,因此,工作团明确提出减租反霸反贪污的口号,极大地激励贫苦农民参加减租反霸斗争,扫除减租的障碍,取得减租成果。
明确阶级立场,放手发动群众,正确贯彻党的消灭封建土地制度政策。让贫苦农民正确理解减租反霸的重要意义和减租工作是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的第一步,使减租反霸工作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干部大胆放手给农民群众撑腰,有力推动减租反霸工作。1951年3月5日,皋兰县召开区长、减租反霸工作团团长会议,针对地主气焰嚣张、乡保人员贪污、干部思想模糊、工作进展缓慢等现象,会议要求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大胆放手地给农民群众撑腰。水川区、北山区及时召开农代会,控诉地主的剥削罪行,对地主按其罪行轻重,该法办的法办,该批斗的批斗。对乡保人员的贪污问题进行清算。撑了农民的腰杆,长了农民的志气,灭了地主的威风。
发动群众,培养骨干,纯洁基层组织。针对解放初建立的农会等组织乡村干部中存在有投机分子、坏分子,极力阻挠减租反霸工作等问题,水川区、北山区在放手发动群众中,着力培养积极分子,把那些立场坚定、踏实肯干,能为农民群众谋利益的积极分子选拔到乡村干部岗位上,纯洁干部队伍,健全基层组织。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树立农民的优势力量。水川区和北山区在工作中充分发动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在乡村形成90%以上的农民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统一战线。
正确执行政策,合理分配斗争果实。斗争果实以基本分给贫雇农、适当照顾受害者为原则,采取民主分配果实的办法,通过贫雇农会议、干部会议反复酝酿、代表会议决定、群众通过,三榜定案进行分配斗争果实。减租反霸中,没收北山区一户大地主的粮食15万斤,一部分分给了缺粮的贫雇农,一部分存入政府粮库。
水川区、北山区在减租反霸斗争中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参加乡政府、农会、青年和妇女工作,健全乡村机构,巩固乡村政权,为全区土地改革奠定基础。
2、北湾区所属3乡减租反霸斗争情况。1950年3月至1951年7月,北湾区金山、砂河、黄崖3乡在靖远县委的领导下,开展减租减息工作。
认真学习政策,统一思想认识。县区减租减息干部,坚决贯彻地委指示,明确认识到减租减息运动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达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使农村生产力逐步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获得解放,使农业生产得以发展,从而达到初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同时认识到减租减息是一场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必须立场坚定。
发动群众,宣传减租减息政策。北湾区3乡根据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通过个别访问佃户、农会会员会、农民代表会、妇女代表会,划分成分、算剥削账等形式,进行诉苦,使贫苦农民认识到地主剥削农民的本质,使农民群众团结起来,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如砂河乡通过宣传减租条例、通则和处理债务条例等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反封建、反剥削,发动贫雇农,揭发诉苦,使减租减息工作有序开展。
坚决执行“依靠贫雇农、巩固团结中农、中立富农、分化地主”的减租减息政策。运动中注重培养阶级觉悟高、政治上可靠、能够联系群众、有培养前途的青壮年积极分子,提拔到干部队伍中,改造和健全乡村政权,加强乡村组织建设。
划分阶级成分,搞清债务关系。农会组织贫苦农民学习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标准,初步划分阶级成分。工作队访贫问苦,同佃农一起算账,掌握农民负债和地主放债的基本情况。工作队通过召集全村群众大会或小型讲理会、控诉忆苦会等形式向地主清算租息,使贫苦农民坚定减租减息的信念,积极配合工作队和地主算账。将定租、活租、伙种、按庄稼以工代租等租佃形式的租额由最高五五(地主、农民各得一半)、四六(地主四成,农民六成)、三七(地主三成,农民七成)减为二八或二五、七五(地主得25%,农民得75%)。粮食年息由最高100%、最低30%减为30%、25%、20%等。白洋月息由100%减为25%。贫苦农民还分得粮食等减租果实。
北湾区三乡的减租减息运动,打击了地主威风,树立起贫苦农民的绝对优势,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基层组织得到充实,为土地改革建立起骨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