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贯彻西北局兰州会议精神,全面纠正“左”倾路线
来源:白银区人民政府 | 作者:白银区地方志 | 日期:2024-07-31 15:09 | 阅读:
1、传达贯彻西北局兰州会议精神。1960年10月28日晚,白银市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和省委《关于贯彻执行<紧急指示信>的指示》,召开常委会会议。次日上午,又召开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电话会议,进行全面传达和布置,指出,“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力,市委负有主要责任。要求县、社两级党委在积极贯彻《紧急指示信》中,首先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29日下午和30日,市委再次召开常委会会议,对中央十二条逐条细致分析研究,领会其精神实质。11月初,当市委接到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草稿后,立即召开全市包括部分生产队长参加的电话会议,及时传达;正式文件下发后,两次召开全市各单位干部大会进行传达;公社接到正式文件后,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和三干会议,利用3至4天时间学习、讨论。截至11月15日,全市参加传达学习中央紧急指示信的干部、群众共计15891人,其中市级各单位干部718人,县级各单位干部442人,公社干部697人,生产队干部651人,小队(试点队)干部483人,群众12900人。
1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兰州召开书记处(扩大)会议,即西北局兰州会议。会议主要检查甘肃省委工作,研究解决农村人口因缺粮外逃、浮肿、疾病、死亡问题。会后,中央及西北局对甘肃省委主要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
12月18日至21日,白银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干部240人,其中市级党员部、局长56人,党员科长56人,公社党委书记和党员社主任30人,中央厂矿党委书记、党员厂长和处长77人,地方厂矿党委书记和党员厂长15人,各中等学校党委书记6人。会上,市委第一书记王菁华传达了西北局兰州会议精神。与会人员座谈讨论,会议认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对中共甘肃省委领导核心的检查是完全正确的、及时的,认为省委主要领导人的做法严重挫伤了群众情绪,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损害了人民利益。认为省委主要领导人的主要错误是:在执行党的政策上宁“左”勿右,严重浮夸,有意掩盖粮食问题上的真相,致使全省粮食饥荒,造成人员饥饿死亡;在领导方法上,主观独断,强迫命令。
白国明代表市委就白银市委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检查:第一,执行党的政策不够严肃认真。如对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认识模糊,有急于过渡的思想。第二,主观片面,不因地制宜,推广密植、早种,瞎指挥农业生产,违背科学,打乱农时,造成减产。第三,群众观点很差,阶级感情淡薄。主要表现为一是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二是遇事不和群众商量。
12月22日,市委专门召集公社党委书记和工作组长会议,专题讨论安排农村生活;23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就农村的具体政策、城市人口供应标准、经济作物区和灾区的粮食供应指标等讨论研究,作出安排;26日,召集城市厂矿和各单位负责人会议,研究安排城市群众生活问题。
2、全面纠“左”,安排群众生活。在传达西北局兰州会议精神、全面纠“左”的同时,12月下旬,市委三次开会专门研究安排城乡群众生活,要求农村必须抓好五个环节。一是要抓紧打场。干部要继续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对基层干部、群众保证不平调粮食,对征购粮未完成的暂不入库,打消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顾虑,调动积极性,组织劳力、畜力,抓紧时间打碾粮食,至来年1月10日各队粮食要打碾完毕。二是要抓紧入仓。对打碾好的粮食,要克服劳力不足、库房窄小等困难,发动群众,过秤入仓。三是要办好食堂。在派出干部加强食堂管理的同时,根据中央和省委指示,对于愿意回家吃饭者,经社员讨论,报市委批准,冬天将粮食从食堂领回家中自己做饭。四是大搞代食品。至来年8月,每人每天要有2两袋食品。要求一要保证质量;二要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搞代食品,归己所有,不搞平调;三要厂矿企业积极收集、加工代食品,做到边加工边食用;四要做好粮食调运工作,市粮食调运指挥部负责全市粮食调运工作,保证在春耕前将应调运粮食全部调运到位;五要做好孤儿收容、救济发放、免费医疗、过冬棉衣发放等工作。
城市厂矿企业职工生活安排工作,根据市委1960年《转发省委工作组对我市职工生活安排情况检查的报告》中记载:省委工作组于1960年12月15日深入到白银公司、八〇五厂工地、省市属厂矿企业以抓食堂为中心、劳逸结合、大搞代食品、预防浮肿病、过冬等问题为主要环节,采取蹲点、巡回检查的形式大抓职工生活。在办好食堂方面,各单位普遍重视,均有书记、厂长并抽调专职干部以抓食堂为中心,全面安排职工生活,多数食堂能保证职工吃够定量。在大搞代食品方面,市委12月上旬专题会议后,各单位普遍重视并积极行动,全市职工全部参与采集骆驼草、马尾草等野生植物以充食品;各单位蔬菜较紧张。在劳逸结合方面,据白银公司、西冶三分局四公司401工地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0日在职工23718人中有2686人患浮肿病,占职工总数11.3%,对此,各单位高度重视,采取措施,防治浮肿,患者逐渐下降。在劳逸结合方面,各单位普遍重视,基本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礼拜休息制。对重视不够的现象予以纠正。过冬问题各单位抓得较早,棉衣、棉被、冬季取暖等基本解决。对少数仍未解决过冬问题的单位督促尽快解决。
1962年1月30日白银市委《关于农村人民生活安排情况报告》中记载:经上年底市委全面安排群众生活,工作取得进展。全市有229个大队、134418人口粮可自足;有325个大队、218960人口粮每日按半斤(旧制1市斤为16两,半斤即为8两)安排尚不能自给,除动用社、队储备粮2347326斤外,仍缺口粮14475208斤,需国家供应,其中19个重灾公社、160个大队105890人包括国家供应粮在内,每日每人口粮标准达到8两的有129个大队94106人,达到7两的有31个大队11784人;经济作物区达到8两的有64个大队33324人,达到10两的有15个大队14338人,达到11两的有4个大队8589人。其他82个大队56819人均属轻灾地区,按6至8两安排。粮食供应上做到定销到户。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深入细致地工作,逐队逐户检查,安排好群众生活。第二,教育干部和群众,端正思想,克服悲观失望、松劲自满情绪,树立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的思想,互助互济,战胜困难。第三,加强疾病医疗和防治工作。各级党委和卫生部门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疾病流行和尽快治好病人,恢复健康,进行生产。第四,及时发放和合理使用救灾物资。第五,加强牲畜饲养管理,以备春耕使用。第六,做好清仓过秤,落实产量,加强管理,严格制度,杜绝私分,把安排群众的生活落实在扎实的基础上。第七,做好春节群众生活工作,高高兴兴欢度春节。
3、调整生产指标,开展整风整社。中共白银市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的1960年生产计划目标数显然过高,不符合实际,白银市委从中央纠正“左”倾路线开始,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逐步调整生产指标。1960年8月17日,为了缓和农民口粮紧缺状况,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白银市1960年粮食征购任务由原来的1545万公斤调整为1365万公斤,减少180万公斤。1961年3月9日至14日,白银市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八届九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讨论当年全市农业生产任务,会议确定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870万公斤。1961年,白银地区遭受严重旱灾,受灾面积14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2.1%。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73万元,粮食总产量4638万公斤,财政收入614.8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3553万元。1962年2月16日至21日白银市财政会议讨论通过的《白银市1962年计划安排》确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175.72万亩,地方工业总产值为1200万元,财政收入为665.2万元。
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指出:“今年冬季,必须下决心放手发动群众,普遍展开一个整风整社的群众运动。整风整社是调整当前农村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关键问题,必须坚决依靠群众,大鸣大放,用领导和群众‘两头挤’的办法,用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把农村三反贯彻到底,把整风整社搞深搞透。坚决反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彻底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和命令风。”白银市根据中央《十二条》精神,整风整社从1960年冬季开始,农村形势向好的方面转化,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没有彻底贯彻,因此,白银市委根据中央、西北局和省委指示精神,1961年12月15日至来年1月底继续开展整风整社运动。
1961年白银市委《关于今冬开展整风整社安排意见》中指出,这次整风整社的中心任务是向广大社员和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和全局观念;检查“六十条”贯彻落实情况,调整社队规模,权力下放,实行小队核算,彻底纠正平均主义;整顿好党团组织和民兵、妇联、治安保卫等群众组织,改进干部作风。大力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切实安排好社员生活,鼓足干劲搞好生产。这次整风整社始终坚持发扬民主,坚决走群众路线,采取新旧对比、回忆对比、摆事实、讲道理、和风细雨、以理服人的方法,着重进行正面的广泛深入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同时,通过整风整社达到人人心情舒畅,鼓舞干劲,努力搞好生产的目的。整风整社分三步进行:第一步,12月15日至月底,主要宣传党的政策,向干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处理好1961年决算分配,安排好社员生活,大抓生产救灾工作。第二步,1962年1月1日至20日,全面贯彻落实“六十条”,调整社队规模,下放核算单位,处理队与队之间生产资料和经济账项,清理平调退赔遗留问题,划分社员自留地,制定1962年生产计划。第三步,1月20日至月底,整顿干部作风,整顿党团、妇联、民兵治安组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进行组织建设,通过1962年生产计划;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总结整风整社工作,全面转向春耕备耕工作。
整风整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生产紧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逐条贯彻落实“六十条”,做好平调退赔和自留地划分到户,切实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正确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参加整风整社的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同农民同甘共苦,严格遵守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调整社队规模和处理干部时,严格执行审批手续;加强整风整社领导力量。全市郊区14个公社(131个基本核算单位,26542户,165309人),通过整风整社,纯洁了基层干部队伍,对生产队和作业队中有问题的干部465人(占不脱产干部的16.1%)进行严肃处理,同时选拔贫下中农中的优秀分子652人担任基层领导,加强基层领导班子;教育富裕中农走社会主义道路;广大社员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得到提高,全市郊区公社97%的社员参加整社,普遍受到一次具体的社会主义教育,出现人人争光荣的新气象;在核实产量和收入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党的收益分配政策;纯洁党团组织,推动生产发展;普遍建立健全社队经营管理制度。